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上海保监局研究建立沪港保险业务互联互通机制

上海保监局研究建立沪港保险业务互联互通机制

上海证券报2016年09月29日10:42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上海保险业深化改革创新的重点,就是加大力度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正在“争取法人再保险公司落地上海、推动保险外汇制度创新、研究建立沪港保险业务互联互通机制、探索建立上海巨灾保险制度等”。

2个国家级创新型保险要素平台、42家保险法人机构、1600余个航运保险注册制产品……外加系列改革举措被复制推广,这样的成绩单可谓靓丽,但这绝非检验三年来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开放成效的唯一标尺。

“先行先试、对标国际”,这是作为保监会放权基层、属地化监管改革试点城市的上海所肩负的使命。在上海自贸区这方试验田里,从“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战略的先手棋,是如何布局、落子的?这棋局之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几何?在自贸区改革“下一季”,上海又将如何继续引领向着保险强国的天空翱翔的“雁阵”?

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三周年之际,围绕这些热点话题,上海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责任与使命,监管与创新,赶超与引领,娓娓话语间,难抑保险强国梦:就是要建立国际领先、辐射全国、繁荣高效、功能齐备的保险市场,构建制度性话语权,提升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下一步上海保险业深化改革创新的重点就是,围绕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大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力度,与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进程联动推进。”裴光说。

 三轮驱动:自贸区保险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三年前的今天,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中国保监会以实际行动力挺,相继推出“八项意见”和“三项举措”。上海市落实保险“新国十条”实施意见随后出台,更是成为自贸区保险改革又一重大契机。

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顶层设计图跃然纸上。更关键的,是落地施工图。“具体到发展路径,那就是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通过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监管方式,形成功能齐备的自贸区保险市场体系,推动行业与国际接轨。”裴光了然于胸,“先行先试、攻坚突破,做到可复制、可推广,为中国保险业种下、种好试验田。”

三年,恰是亮出阶段性成果的关键时点。检验收获,在航运保险、再保险、保险资金运用这三大重点业务的驱动下,上海自贸区保险创新制度雏形粗具,阶段性目标业已达成。对此,不论是中国保监会还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多次批示肯定。

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创新成果何以能丰硕?在裴光看来,最大突破是在保监会支持下通过简政放权实现了监管方式的转变,典型表现有三:一是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再保险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由审批改为备案,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由审批改为备案;二是航运保险产品的审批备案改为行业协会注册,最大程度放权给市场;三是推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股权信息登记系统。

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创新一池春水。“过去,在自贸区内设立保险分支机构,审批流程要20个工作日;改为备案制后,材料大幅减少,流程时限缩短为3个工作日,还实现了由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裴光举例说,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实施一年多来,累计注册产品1600余个,超过近五年来同类产品备案的总和,说明注册制成功激发了保险市场的供给活力。

改革亮点同样来自保险要素市场建设。在中国保监会支持下,2个国家级、创新型保险要素平台相继落地上海自贸区,填补了国内保险要素市场空白。其中,上海保险交易所通过搭建国际再保险、国际航运保险、大宗保险项目招投标及特种风险分散等业务平台,逐步建设成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综合性保险交易平台;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则作为保险资金的行业性投资平台,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和自贸区发展需要。这是上海自贸区保险要素市场建设的重大成果。

 经验移植:上海标准走向中国规则

当好试验田,意味着上海保险业创新经验要能在其他自贸区复制推广,甚至在自贸区以外扩展应用。而上海标准正迈步走向中国规则。

随着第二批、第三批自贸区的批设,最近一段时间,多家兄弟省市部门来上海保监局学习了解自贸区发展经验。中国保监会对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创新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4月,中国保监会分别针对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下发了相关支持文件,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八项意见”和“三项举措”复制推广到其他自贸区。

不仅如此,溢出效应还扩散到自贸区外。2016年1月,保监会下发《关于在上海全市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保险机构及高管备案管理改革经验有关事项的复函》,将自贸区内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备案管理复制推广到上海全市。

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也具备了推广为全国性制度的较好基础。2015年12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航运保险公司——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宁波成立并开始注册航运保险产品,标志着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到上海以外的保险法人机构。

裴光认为,保险专业中介股权登记管理机制也可进一步推广。“在覆盖现有上海本地保险中介和在沪有分支机构的异地保险中介的基础上,已具备将用户范围拓展至全国的基础,并且为建立股权登记和交易平台做好了准备。”

对标国际:提升全球制度性话语权

建设自贸区保险试验田,只是上海保险业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保险“新国十条”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国家战略已为上海保险业发展指明方向: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世界。

国际经验显示,国际保险中心是实施保险强国战略的承接载体和重要标志。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为《从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研究》一书作序时表示,上海肩负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自贸区的重要使命,这给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裴光说,下一步,上海保险业深化改革创新的重点,就是加大力度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正在“争取法人再保险公司落地上海、推动保险外汇制度创新、研究建立沪港保险业务互联互通机制、探索建立上海巨灾保险制度等”。

上海正成为国际保险市场备受瞩目、冉冉升起的东方保险明珠。不过,裴光亦坦言,相比纽约、伦敦,上海保险业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正是下一步攻坚突破的关键。“去年,在中国保监会支持下,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成功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并取得多个专业委员会席位。未来我们要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保险标准制定,提升定价权和话语权,这才是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体现。”

话音刚落,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次传来: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发布上海航运保险指数(SMII),这是我国在全球航运保险专业指数领域的首次探索,也是上海自贸区保险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更是保险业在国际航运保险领域发出的“中国声音”。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