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人民币汇改观察之“美元惜售”

人民币汇改观察之“美元惜售”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6月12日17:17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汇率并未同步走升,与市场惜售美元有关,公式化定价的结果是市场越来越浅,让我们期待人民币汇率未来有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万钊 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特约专栏分析师

笔者在前文《人民币汇改观察之“升值有顶”》中,将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的定价机制,简化成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同上同下,美元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这种简化方式虽然不很精确,但是有助于把握趋势。

图: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红)、美元指数(绿)、美元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蓝)

来源:WIND

如果我们将最近一个月的美元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除数画出来,就会发现该除数在6月2日-3日砸出了一个“大坑”,5月11日、5月17日、5月23日,同样出现了几个“小坑”。这种“坑”的出现原因,从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主要是因为美元指数走贬,而人民币汇率没有同步走升带来的。

笔者在前文中曾经将该现象的出现部分归因于监管部门的政策意图,但是目前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该现象的出现是源于市场行为,即“美元惜售”。我们知道,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汇率市场的“锚”,根据监管当局确定的定价机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是“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共同作用,如果前一交易日美元指数大跌,那么为了保持一篮子货币汇率稳定,次日人民币中间价就要被动调升,但是我们就会发行,此时市场没有主体愿意以这个“便宜”的价格来卖出美元。

图:银行代客结汇(按季求和)

来源:WIND

如果我们观察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给端,即银行代客结汇(按季求和)的规模,可以看到“811”汇改之后,即2015年三季度开始,银行代客结汇规模开始萎缩,今年一季度,银行代客结汇规模进一步萎缩,显示市场上卖出美元的意愿比较低迷。

为什么会出现“美元惜售”,笔者认为第一个原因是较为严格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如果购买美元的难度越来越大,那么现阶段持有美元的主体,其结汇的行为也会越来越谨慎;第二个原因是市场预期人民币贬值未到位,持有美元的主体选择观望。

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的定价机制,本质上是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与美元指数挂钩,但是美元指数是外汇市场上最活跃同时也是波动最没有规律的货币,人民币与美元指数挂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民币汇率脱离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虽然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双向波动,但是这种双向波动是由公式决定的、被动追随美元指数的波动,而不是由市场多空双方的交易形成的波动,这种波动的结果,只是使得人民币汇率市场变得越来越浅。

图:SWIFT发布的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中的使用占比

来源:BLOOMBERG

如果我们观察SWIFT发布的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中的使用占比,可以看到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中的使用占比,自2015年8月底的2.79%,回落至今年4月底的1.82%,人民币市场出现显著萎缩,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地位并不匹配。

我们知道,价格是市场交易出来的,如果价格出了问题,那么根源在于市场,而非价格本身,就像一个人发烧了,应该去寻找并根治发烧的病因,而非把人丢到冰箱里降温。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机制已经很好的平复了去年“811”汇改之后的市场恐慌,现在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度已经大幅下降,CNY—CNH的价格也大幅收窄,如果继续坚持公式定价,未免有作茧自缚的嫌疑,我们期待人民币汇率未来有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作者为金融监管政策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现就职于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