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投资理财 >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 银行理财求突围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 银行理财求突围

金融时报2016年06月07日09:48分类:投资理财

核心提示:在风险控制和收益的双重倒逼之下,银行理财寻求新的投资途径并不断优化风险控制变得势在必行。而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委外投资、参与并购及海外资产配置等都成为银行尝试的方向。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所引发的连锁效应正在扩大,而银行理财由于债券投资的庞大占比无疑成为受到冲击的板块之一。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非标的收紧、监管的陆续完善以及多次降息带来的总体平均收益下降,银行理财规模增速下降的同时,理财平均收益率也持续下行,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财规模的快速增长。 

在风险控制和收益的双重倒逼之下,银行理财寻求新的投资途径并不断优化风险控制变得势在必行。而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委外投资、参与并购及海外资产配置等都成为银行尝试的方向。 

银行理财政策的趋严、优质资产的有限性以及经济增速的放缓,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尽管公众都在寻找稳健的投资品,但银行理财在规模的快速膨胀中却不得不放慢脚步,而且收益率也不得不持续降低。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同比增长56.46%。过去3年资管行业呈现51%以上的增长,银行理财无论是比重还是增速都居第一位。而且2015年,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份额占比首次超越大型银行,达40%以上。但今年以来,从理财收益率看,各行下降幅度都比较大,平均收益率从去年的5%降到了4%左右。如此背景下,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潘东坦言,整个行业规模增长都将放缓。 

“以价格变动为基础的市场风险一直存在,但今年以来,无论是股市、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还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幅度,都大于往年,这直接增加了银行理财稳健收益的难度,而这无疑会让银行主动放慢发行理财产品的节奏。”某私募基金研究员杨晓鹏表示,正是因为资产价格变动幅度的加大,直接考验银行自有团队的投资能力,从而加速了银行一季度委外投资的增长速度。不过,在委外投资达到万亿元规模和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委外投资也或将面临一轮大幅的调整。 

此外,债券市场信用违约的出现,无疑攻破了稳健收益的最后一个堡垒,这直接导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修订此前的投资逻辑。毕竟,银行理财产品在债券市场的布局规模占比在40%至50%左右。 

一直以来,信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非标市场,但今年以来,随着去产能、去库存、降杠杆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债券市场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从民企、地方融资平台再到央企,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出现,无疑直接冲击银行理财低风险的投资底线,而这也或将成为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慢的直接诱因。 

不仅如此,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呼声高涨,通过金融投资获取稳健高收益的方式,从政策上缺乏长期支持,监管机构后续出台相关政策以进一步规范理财市场仍有可能。 

一季度银行委外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已经反映了银行投资端突围的迫切性。但面对银行理财庞大的规模,即便增速有所放缓,对于优质资产的追逐仍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伴随着多种投资品的风险暴露,转变投资策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的出现也成为银行理财关注的新焦点。 

“委外存在不透明、加杠杆的风险,正受到监管层的密切关注。未来监管会进一步加强,不排除会限制杠杆倍数以及可能要求穿透管理。”潘东表示,今年整个委外市场增速将放缓,总体规模今年可能变化不大,而且委外市场的投资策略也会更加多样性。以前委外纯粹是投债,现在可能用仓位5%至10%增加一个打新策略、量化对冲等,债券委外的子行业策略可能会出现多样化选择。 

此外,在优质资产稀缺的环境下,银行理财向资管投行演变的进程正在加快。很多大型银行近年来甚至提出了资管立行的口号,通过为投资人创设、挖掘基础资产,通过投资获得良好收益。据了解,目前以参与PPP为代表,通过对接重大投资来支持实体经济的结构化融资产品正成为银行理财关注的对象。而这不仅符合理财资金大规模投资的诉求,也符合收益稳健的预期。 

不仅如此,针对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证券化产品也成为银行理财资金关注的投资标的,而且随着近期招行和中行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投资标的规模也或将快速扩容。 

与此同时,美元不断升温的加息预期以及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压力,让海外资产配置的优势进一步得以凸显。银行理财参与海外资产配置的可能性正在进一步加大。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