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投资理财 > 曹彤:互联网金融演绎趋向及自金融内在逻辑

曹彤:互联网金融演绎趋向及自金融内在逻辑

浙大EMBA2016年04月28日09:17分类:投资理财

核心提示: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在2016年4月17日浙大互联网金融大讲堂系列五暨浙大EMBA金融方向首届班举行的开班典礼上发表了《互联网金融的演绎趋向及自金融的内在逻辑》的主题演讲,探讨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根本来源和解决方法,并提出了自金融的未来金融新趋势。

(本文根据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在2016年4月17日浙大互联网金融大讲堂系列五暨浙大EMBA金融方向首届班举行的开班典礼始业第一课上的演讲整理。)

当前的一切金融创新都要回到一个供给侧改革的大的视角下去看,如果不从这个视角看,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一两个金融事件可以很快的把社会舆论、社会的视角转变,甚至180°的转变。

中国最大的结构性改革就是供给侧改革,尽管我们不是特别能够说清楚这几个字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结论,但是总体上可以把它定性为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所准备做的一些事情,是在需求侧改革边际效益下降情况下,启动的一套综合改革措施。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的路径机制

创新归根结底是三类:一是科技类创新;二是制度创新;三是金融创新,但是这三类创新的时间标尺不一样。

科技创新是典型的靠“人”的一件事情,没有人不要谈,今天启动的创新只能用以前积累的人力,现在开始培养人起码要10年以后了。所以,科技创新对人有相当的依赖度,某种程度上人才储备程度决定了创新的成果。

制度创新靠试错。即使是圣人在制度性选择上也很难绝对的正确。人类社会一路走来所积累的有一定进步和积极意义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没有一项不是在试错当中走出来的。

试错的本质意义,就回到了一个社会的包容度上来,有包容就有试错,没有包容就没有试错。这一点,对于当前国内的一系列情况来看,是不是到了一个对于制度性创新能够给予足够包容的程度?换句话说经济压力、外在压力是不是使得我们不包容就不行了?有没有到这个程度?所以制度创新的标尺某种意义比人才的标尺还要更长。

金融创新本质靠观念,在这个世界里,你的判断、你的视角,你采取的行为本质上从“心”而来的,由观念而来的,有了好的观念立刻金融创新,没有这样一个观念,没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没有所谓的金融创新。

目前,我们全社会上下,对金融创新还没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往往会一边倒地怀疑一个金融创新的作用和价值。在金融创新、金融理念、金融管理上经常会出现大的反复,也反映出金融创新观念还没有行程共识。

2供给侧改革是应对经济下行的良药

从以上视角来看,我们需要判断目前经济上遇到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导致当前一系列的纠结,为化解这些纠结,在三类创新当中可以选择哪一项?

首要的一个判断是,当前中国是不是存在着金融危机?判断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到底是经济危机还是金融危机,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个人的观点中国不存在独立金融危机的条件,不管从杠杆率、证券化程度、市场流动效率来看都不存在独立金融危机的条件。

但是,对于经济危机呢?

马克思经典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产能过剩的危机。至少从过剩视角来看,经济陷入到一定的低迷是有可能的。

我记得在2008、2009年中国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争论,讨论过是不是会出现滞胀的问题,当时的增长率还是8%,当时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这个问题,给出了中国滞胀的边界条件,当时给出的两个数字:一是经济增长率低于6%;二是通货膨胀率高于3%。而今天我们离这两个数字是否越来越近?

如果在经济上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它所伴生的现象有可能是金融危机,这是它内在的逻辑。控制住经济下行,潜在金融危机自然化解,相反,如果出现经济危机,则很可能诱发金融危机。

所以,主要矛盾应该是经济危机,不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伴生的一个现象。如果把控制经济危机摆在主要矛盾的话,前面讲的三类创新,哪一类创新是化解经济危机最简单的、来的最快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很显然,以金融手段化解经济危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3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建设

我们进一步看一下这个命题,现在有专家学者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因为供给侧改革本质即是一系列的新的创新安排,从而在供给侧切入,产生有效供给,创造需求,但是不管从科技上、制度安排上、人才储备上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

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出来了,希望金融供给侧改革在供给侧当中发挥作用,我个人认为这个命题提的非常好,目前来看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是比较好的选择,其他都有些缓不济急。

我们看看金融供给侧,目前间接融资占整个社会融资比重仍然非常高,以银行业为主的间接融资很显然具有同向性且是典型的顺周期性。经济好的时候贷款放的多,经济不好的时候谁也不放贷款,因为钱不是银行的,银行是一个代理人,储户把钱给银行,银行当然要对这个储户负责,经济好的多赚钱,回报储户,经济不好的时候则要收紧,控制风险,银行这样做是负责任的。所以要求银行做逆周期性一系列事情是有悖于银行本身属性的。

在我们现有的监管理念下,顺周期性有可能会进一步放大,这也是审慎监管的职责所在,这是我们看到的一系列的,从去年开始看到一系列的监管制度,每一项几乎都是一个顺周期性的。

而破解银行顺周期的答案在直接融资这一侧,什么是直接融资?简单来说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什么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下的直接融资能够产生逆周期的效应?最根本的逻辑就是资本市场是多元决策主体,而银行体系、间接融资体系是单一主体,比如,新的股票发出来5000万人认为有风险不买,5000万人认为没有风险可以买,它是一个多元的决策体系。正是因为这样多元决策机制形成了具有逆周期的属性,形成了在经济下行期是可依托的抓手。

所以,只有把直接融资释放出来,把多层次资本市场释放出来才可能在经济下行周期发挥金融的功能作用。

问题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是今天提的,为什么提了这么多年却迟迟没有建起来呢?这个答案再简单不过了,只有发挥市场的力量,才能构建多层级的直接融资体系。

这30年银行业风生水起,为什么发展这么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放出了市场的力量,让每一个银行市场化,尤其2002年以后银行转制,底层、基础日益市场化,或者相对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如果不发挥市场作用,不让市场力量成为建设主体,只靠一二个部门,再好的顶层设计,也无法落地。

4引导市场力量在两个取向上创新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尽快构建直接融资体系,从功能取向上表现为两个维度:

第一,以金融工程来盘活资产存量,解决动脉供血问题,核心是资产证券化。现在不光小微企业拿贷款难,慢慢大中型企业融资也困难了,尤其最近央企债券违约,央企也感觉融资难了。

但是好的企业、好的资产是两个概念,坏的企业和好的资产,只有把企业和资产剥离,当企业活不下去的时候要让资产活下去,让资产成为一个主要的融资平台,用资产证券化手段让资产独立发挥融资作用,这是动脉供血的核心所在。

第二,以科技金融来盘活闲置资金,解决毛细血管的供血问题,核心是互联网金融。2002年以后,尤其2005年以后,中国产生了很多小贷、担保、融资租赁等等这样一系列的新型的金融企业,都归当地的金融办管。

这些金融企业发挥了毛细血管供血的金融功能和职能作用,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融资由他们来承担了。2007年、2008年以后这些企业逐渐上网,转为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后来通过小额担保、小贷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一系列平台、一系列公司,承担了毛细血管的供血作用。

经济下行的时候动脉供血有问题,进一步强化了毛细血管不充分的问题,怎么办?需要把社会闲置资金盘活起来,用小额资金供给支撑小额贷款需求,而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互联网金融。2007年以前解决的办法就是小额贷款公司,但是到今天他们早已经迭代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已经是合而为一的了。

所以,看互联网金融不是看创造了多少市值,看哪几个公司做出几样叫的很响的金融创新,不是的,整体性是解决了这些底层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问题,这是真正的职能所在。

这两个功能取向都有个再认识的问题。首先是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再认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使得资产证券化几乎等于很负面的词汇,如果对这个问题不能够重新认识,在当前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下,就解决不了动脉供血的问题。金融创新悬于一念,时间标尺就是观念,今天理解了就可以做,理解不了10年也做不成。

资产证券化非常适合在主体信用评级下降的时候,以债项评级来维持经济再循环。它服务于资产而不是企业,它出现在美国的70年代、80年代。那个时候的美国经济和今天的中国很像,滞胀以后没有办法了,一个基础的创新就是资产证券化。

此外,它的效率性、连续性、流动性使得它在解决企业融资方面高于其他金融工具,优于其他金融工具。当然,它要求监管制度的包容、法律制度的突破,这个在我们当下还有一些问题。如果把它作为金融创新、金融改革的功能取向,制度和法律的突破是需要思考的。

当然,资产证券化还有其他命题,还有另外的层面,就是互联网技术的意义。资产证券化在70年代、80年代的美国没有遭遇互联网,只是单一的金融工程,但是今天的中国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工程加互联网技术,形成了市场完全不同的结构、完全不同的效率性、流动性,很可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其次,对于互联网金融同样需要再认识,这也是这一段时期社会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因为社交媒体放大的作用,随便写一个小的段子瞬间触达了无数群体,好的时候会放大,放大它的优点,不好的时候也会放大,放大负面效应。今天的互联网金融每隔一段时间负面效应翻一倍,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金融互联网化与互联网金融都是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金融互联网化,指的是现有的成熟的金融机构做互联网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按照通常的定义讲是非成熟、非现有、非持牌的机构干互联网金融。不管从哪个维度来的,都是非常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为什么?因为它是一个金融创新,又是科技创新,它是非常典型的新的供给。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