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优化融资结构

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优化融资结构

金融时报2016年02月24日09:44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正是去杠杆。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融资结构的改善,即通过优化融资结构,推进去杠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强调,要警惕杠杆率高企所潜藏的风险,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正是去杠杆。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融资结构的改善,即通过优化融资结构,推进去杠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社会融资依然以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为主,融资结构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给端的管理。有研究认为,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制具有结构性缺陷,例如对创新支持仍不足,对传统产业和大企业支持过多;对新常态的适应力不足,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倾向于同业融资以控制信用风险;杠杆率较高。这些缺陷潜藏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优化融资结构,既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步骤,也是风险防范的需要。一方面,当前货币信贷处于历史高位,社会融资规模也不断创出新高,但实体经济中仍然存在部分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原因就在于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优化融资结构,成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杠杆率迅速上升。尽管总体债务规模可控,但我国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与2008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目前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优化融资结构? 

从总体上看,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需要从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个方面去改善融资结构。既要优化银行贷款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又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发挥好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的作用。 

“在信贷总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关键是调整信贷结构、盘活存量。”有业内专家反复强调,在不能继续用货币高增长推动经济的前提条件下,必须通过盘活货币信贷存量,用好增量,化解金融结构性矛盾,推动供给侧改革,支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调整信贷结构、盘活存量并非易事,需要直面诸多挑战,例如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以及“僵尸企业”的去留等。对此,金融机构要执行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以新理念推动新发展;企业需顺应结构性改革要求,形成转型创新的行动自觉;地方政府则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减少行政干预。只有这样,调整信贷结构的政策导向才能更好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才能更好实现。 

在优化信贷结构的诸多举措中,金融组织体系的丰富与优化备受关注,即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融资结构,更为重要的内容是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指出,“十三五”时期,应着力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功能,优化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使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显著提高。预计从2014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从17.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GDP的比例将提高到100%左右。 

国际经验已经表明,一个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发展都将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构建起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在内的场内市场,以及包括全国股转系统和地方区域性市场在内的场外市场。不久的将来,战略新兴产业板等也将推出,有望大力提升对创业创新的支撑。 

进一步看,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不断夯实股市基础,维护市场健康发展。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股票市场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一部署,将有力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优化融资结构并非易事,正如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场改革攻坚战中,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如此,才能将好的制度措施有效落实,才能加快融资结构优化的步伐,才能发挥好金融助推供给侧改革的作用。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