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人民币国际化:功夫在SDR之外

人民币国际化:功夫在SDR之外

上海证券报2015年12月01日08:37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一国货币是否加入SDR,根本不是其成为国际货币与否的充要条件。人民币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重要的储备货币的国际地位,功夫在SDR之外。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国内债券市场的深度发展、健全宏观经济及其治理、大幅增加黄金储备使人民币摆脱“美元影子”化等方面。

彭兴韵

英镑曾经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取得与丧失、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日元国际化的失败,都足以说明,一国货币是否加入SDR,根本不是其成为国际货币与否的充要条件。即便人民币成为SDR的篮子货币,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中计价、结算与价值储藏地位的根本提升,也不是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债券)的先决条件,指望加入SDR,就在一夜之间改变国际货币格局,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人民币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重要的储备货币的国际地位,功夫在SDR之外。

■我们不能因人民币入篮而有一种征服感。否则,我们反倒会一叶障目,忽视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更根本的技术与制度创新,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国内债券市场的深度发展、健全宏观经济及其治理、大幅增加黄金储备使人民币摆脱“美元影子”化等方面。

■对人民币的背书,不在别的,而在中国健全的经济发展和创新之上打造出来的健康的金融体系与坚挺的人民币。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稳增长、简政放权下的市场化改革,不仅是国内的需要,也是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需要,这比是否是SDR的篮子货币更为根本。

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

让人民币加入SDR,既是IMF的热切愿望,也是中国自身的诉求,更是顺应全球经济、贸易与资本格局变动的必然结果。习总书记在访美期间曾表示,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是要另起炉灶;央行副行长易纲也表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不是要去拆庙。人民币入篮可以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炉”或“庙”里来完善它。IMF总裁拉加德早前就曾宣称,人民币会成为SDR的一部分。这表明,IMF也希望SDR的篮子货币能更真实地反映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毕竟,中国已是对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五年一次的SDR篮子货币的调整目的,就是要使它能够更好地反映一国货币在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基于此,入篮必须满足“主要贸易国”和“自由使用”两项极高的标准。前者是指,货币发行国(经济体)是全球四大商品和服务出口地之一;后者则是指该货币在国际交易支付中广泛使用并在全球主要外汇市场中广泛交易。

根据IMF的估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2014年中国占全球的份额已达到了16.324%,在1980年时,中国该份额仅为2.299%;IMF还预计,2020年中国的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至18.89%。与中国不断上升的全球GDP份额相反,美国份额却在不断地下降。1980年时,美国按PPP(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占全球的份额达22.05%,将近中国的10倍;而到2014年,美国的份额则降至16.14%,已经略低于中国的水平。根据IMF的预计,美国到2020年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至15.049%,将比中国低3.8个百分点;届时,中国的产出占全球的份额更是远高于德国、英国和日本的份额。在对外贸易方面,据WTO统计,1983年中国的进口占全球的份额仅为1.1%,2014年则上升至了10.5%,同期美国份额则从14.3%下降至了12.9%;中国的出口份额则从1.2%上升至了12.7%,美国的份额则从11.2%下降至了8.8%,德国和日本在2014年的出口份额分别为8.2%和3.7%。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份额的上升,中国又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范围也随之得到了极大发展。根据SWIFT在2015年10月6日发布的数据,今年8月,全球贸易各大货币结算份额中,人民币占2.79%,超过日元(2.76%),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不经意间,人民币已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人民币在贸易计价与结算中,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扩大到了整个亚洲,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企业日益增多。同时,银行用来担保贸易支付的信用证的发行金额中,今年1至8月,人民币累计占比为9.1%,已然超过了欧元(6.1%)和日元(1.8%)。虽然较美元80.1%的份额差距较大,但在短短数年间,就已跃升全球第二的位置。再者,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也不断推进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2015年8月中旬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改革,就曾被人们解读为央行为入篮做准备。我们固然不能简单地把中国过去人民币可兑换与汇率机制改革的目标界定为使人民币加入SDR的篮子货币,但已有的改革得到了IMF的认可,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人民币入篮既是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结果,也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与开放得到外部世界认可的结果。

入篮SDR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充要条件

但我们应当明确两点:首先,国际贸易与金融体系中对人民币国际化需求的增加,并不是源于人民币入篮SDR;其次,入篮并不会从根本上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

先看前者。国际上对人民币需求增加,姑且不论中国的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单说国外对人民币资产需求就可见一斑。以2015年10月中国央行在伦敦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1年期央票据为例。此次发行获得了300亿元人民币的认购,其中,美国和欧洲投资者合计占到49%,亚洲投资者购得其余51%的份额;分机构看,银行占到47%,央行/公共部门38%,基金管理公司14%,私人银行1%。多元化机构的超额认购,表明人民币资产日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青睐。

这并不是孤例,也并非偶然。它充分表明,人民币资产越来越成为全球机构的配置对象。首先,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陷入长期的超低利率而不能自拔,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环境里,国外的央行/公共部门和机构投资者,数年来一直受困于资产配置荒,它们迫切需要寻求收益率相对较高、风险又相对较低的资产配置。其次,虽然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出现了长期下降的趋势,但依然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经历过多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金融体系也数度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暴露的苗头,但中国政府总能果断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化险为夷,赢得了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任和安全感。正在走向成熟和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正不断切合它们的资产配置需求和愿望。

因此,国际贸易与金融体系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内生性需求。这根本源于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成为全球金融体系重要的稳定力量,源于中国以更加开放、务实和包容的心态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之中,源于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对中国力求改善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治理机制的高度认可。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入篮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倒不如说,它是对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货币的事实的追认,入篮不过追加的是一个名分罢了。

那么,人民币入篮是否会极大地提升其国际货币的地位呢?或者像更乐观的评论者所说的,人民币一入篮就成为国际货币了呢?

此前,IMF特别提款权的篮子货币主要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构成。早在19世纪和上世纪大萧条金本位崩溃之前,英镑就曾是国际货币的主导者。随着古典金本位和英国殖民贸易体系的崩溃,美元逐渐取代英镑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元这一地位的取得,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得到了巩固和强化。在布雷顿森林体下,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中心,却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美元荒。为了缓解该体系中为维持固定汇率的美元国际储备不足,IMF才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SDR),作为补充性国际储备资产。可以说,SDR的创设初衷,就是让它在一定程度上像美元那样发挥国际储备的功能,它的作用越大,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越弱。然而,事实相反,随着从固定汇率制逐渐走向浮动汇率制,SDR创设之后,就一直是个摆设,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这是因为,SDR的机制设计注定了它根本无法像美元那样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它只能极其有限地充当储备资产,充当IMF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计账单位。SDR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对IMF的要求权,只是自由使用IMF成员国货币的潜在请求权。相对于主权储备货币而言,SDR总量非常少,IMF分配的SDR累计也仅为3180亿美元。2015年9月,IMF各成员国的SDR配额相当于2800亿美元,但全球储备资产规模约为11.3万亿美元。可见,SDR实际上很难真正发挥储备货币应有的功能。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IMF都没能以SDR向危机国家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援助。在2008年,中国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设想,将SDR改造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但这一愿景很难实现,因为IMF根本无法通过SDR提供足够的高流动性资产,以使其发挥国际价值贮藏的作用。更何况,SDR的持有者仅为各国政府,并不能作为全球私人部门的贸易与资本的计价与结算货币,更无法发挥国际价值储藏的功能,这就极大地制约了SDR的使用主体和范围。它并不是像人民币或美元那样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的象征,与老百姓的生活、企业的交易和投资无涉。

国内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就一跃成为国际货币了。这无疑是过于乐观了。若货币当局也这样认为,对人民币国际化反倒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英镑在古典金本位时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在SDR创设之前,美元就已经取得了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英镑和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取得,显然并不是它们加入SDR所赐。虽然日元早就成为SDR的篮子货币,日本政府也曾雄心勃勃地推进日元国际化,但现在公认的事实是,日元国际化“失败”了,而且,日元过去国际化的失败也不能成为其往后的“成功之母”,虽然日元仍保留了SDR篮子货币的角色,但日元国际化也根本无法藉此“咸鱼翻身”。英镑曾经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取得与丧失、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日元国际化的失败,都足以说明,一国货币是否加入SDR,根本不是其成为国际货币与否的重要条件。即便人民币成为SDR的篮子货币,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中计价、结算与价值储藏地位的根本提升,也不是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债券)的先决条件,指望加入SDR,就在一夜之间改变国际货币格局,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人民币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重要的储备货币的国际地位,功夫在SDR之外。我们不能因人民币入篮而有一种征服感。否则,我们反倒会一叶障目,忽视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更根本的技术与制度创新。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