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放开存款利率触及我国金融体制根本环节

放开存款利率触及我国金融体制根本环节

上海证券报2015年10月27日09:59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全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式,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根本环节。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将面对如何适应新的金融环境的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业,无疑也是巨大的机遇。

左晓蕾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银行依靠传统存贷差赚钱的高盈利模式将不复存在。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如何适应新金融环境,将面对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业,也是巨大的机遇。但从根本上说,如何形成市场化利率和市场化利率的调整是更关键的改革。是否能形成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提高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是形成利率市场化的重要部分。而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线,还有待债市和国债发行机制的更多改革。

央行上周五宣布降息、降准后,市场在为“双降”而兴奋时,忽视了央行同时释放的更重要的信息: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条信息的重要性在于,这意味着各类利率全部自由浮动,利差保护时代已成往事,我国利率市场化终于跨出了最为关键的步伐,自此,银行依靠传统存贷差赚钱的高盈利模式将不复存在。

为什么此时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原因之一,与人民币进入SDR的时间表有关。全世界都知道,IMF近期释放的诸多信息表明,人民币进入SDR应是大概率事件。根据IMF的要求,SDR成分货币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充分使用。“充分”使用,意味着人民币需要在国际货币的支付、储备和投机的三大基本职能方面进一步扩大。三大职能扩大的前提,是人民币有更大规模的全球流动,资本项下可兑换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要性凸显。大量国际经验证明,推动金融对外开放的改革必须先理顺国内金融体系,提升金融体系的更大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否则进一步对外金融开放可能引进风险。

原因之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当前国内金融体系改革的需要。事实上,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理财产品和境内外币存款利率已全面市场化。银行间债市已对全球中央银行和合格机构投资者开放,占社会融资总额一半多的银行贷款,基本上在贷款利率下限之上自主定价;另外接近一半的非贷款融资如股票、债券、信托及租赁融资等的资金价格更早已完全市场化,QFII和RQFII也已进入资本市场,货币当局仅管理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随着互联网平台与金融的融合,各种金融活动从线下转到了线上,分流存款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和银行揽储的传统思路的效果越来越弱化。

原因之三,当前CPI增长处于较低水平,利率成下行态势,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窗口。央行也指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好在物价下行、降息周期中推进,这样存贷款定价不易因放松管制而显著上升。

实际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只是拉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序幕。从根本上说,如何形成市场化利率和市场化利率的调整是更关键的改革。是否能形成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提高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是形成利率市场化的重要部分。连接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是银行形成风险定价参照利率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完整的收益率曲线的形成,可能有待债券市场和国债发行机制的更多改革。不断完善新的基准利率体系,使央行货币政策管理工具由数量政策变成价格政策,使利率成为货币政策的调控中间目标,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畅通,也是利率市场化最必要和最基础的部分。放开利率管制,完善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货币当局能通过基准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才算实现了全面利率市场化。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领域必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经济发展,企业需要长期负债来源,长期债券融资替代短期贷款的贷款端的金融脱媒越来越成为主流;随着国人收入提高,储蓄行为转为投资行为,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去获取更高收益,存款端的金融脱媒正成为普遍共识。利率市场化将极大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国内金融体系的适应性加强,更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下可兑换也将进一步发展,资本流动的自由度将大大加大。值得注意的是,利率既是资金成本也是资本的投资收益,利率的变化与汇率的变化都将成为未来资本的流向变化敏感的因素,反之资本的流向也会影响汇率和利率的变化。未来国际经济形势的演变,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由此带来的资本流向变化,不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也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利率。当然,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这种连锁反应,也给了我国货币当局一个调节输入性货币政策影响的重要工具,由此也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其他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就短期而言,市场较为担心的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对一直奉行“存款立行”为宗旨的商业银行,是否会出现恶性竞争导致存款利率的大幅上升?回望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历,短期内可能出现存款利率上涨的情况,但就中长期而言存款利率会渐渐趋于基本合理水平。不过,笔者认为,既然固定利差收益不复存在,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就保证高收益的时代已经过去,银行的经营活动就该更多注重收益风险的平衡。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重大调整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投资机会或者更准确地说没有高投资收益的机会,银行可能不会大幅提高存款利率,要是再像过去那样盲目高息揽储,增加资金的成本,很可能会出现亏损。特别是那些主要给大公司和国有企业贷款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上已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能力和余地,太多的存款可能增加经营风险。

小银行一般有比较强烈的提高利率吸收存款的意愿。因为主要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小银行贷款利率一般都比较高,有利差空间。但是,贷款利率的提升也与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过高的贷款利率也意味着小银行的高风险。特别是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政府不会为金融机构的坏账买单一保到底,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的破产清算机制准备就绪,金融机构必须对自身的经营行为承担风险责任。这么看来,一般的小银行通常也不会盲目提高存款利率,挑战风险底线。而且央行也已释放了将审慎监管恶性竞争行为的信号。所以,在目前的状态下,小银行可能适度上调存款利率,但整体存款利率水平应该不会大幅上升。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变得格外重要。那些为追逐高存款利率而忙着储蓄搬家的客户,也该充分认识新的制度安排,提高风险意识。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全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式,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根本环节。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将面对如何适应新的金融环境的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业,无疑也是巨大的机遇。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