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提速 资本市场积极对接

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提速 资本市场积极对接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10月21日18:05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自2009年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我国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也在市场内部不断快速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 王文迪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自2009年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我国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也在市场内部不断快速发展。业内人士期待,人民币在未来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可流通的商品,以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

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明显进展

自2009年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已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日前表示,人民币国际使用正逐步扩大,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以及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显示,2014年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上升至23.6%,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规模稳步上升。人民币开始成为中国政府部门涉外经济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货币。

截至2015年9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在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累计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15年8月末,非居民(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4.11万亿元。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提档加速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单位,能否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名单已经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

2015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机制改革、允许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汇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系统上线、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在伦敦发行央行票据等多项举措先后推出。

其中,作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基础设施的CIPS在今年10月初正式上线,开始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立在简化人民币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在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今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将对SDR的组成和估值进行正式评估,市场预期11月人民币或将纳入SDR。而一旦人民币被纳入SDR,也就意味着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相关标准需满足IMF的要求,这将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加规范。

资本市场积极对接 “两条腿”走路进展加速

除了政府主导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资本市场也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今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就共同建设离岸人民币金融工具交易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研发和上市交易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除了需要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大量输出人民币外,还需要为这些境外人民币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产品和场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国内外交易所之间的合作,通过建设欧洲离岸人民币证券产品交易平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多样化的人民币证券产品,填补欧洲时区人民币证券市场的空白,为境外人民币资金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工具选择,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就是将人民币商品化,让人民币可以成为自由买卖的一种特殊商品,而价格就交由市场来决定。因为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因此货币之间的自由定价就是国际化的一种表现,”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认为,政府层面的积极推动还需要市场方面的配合,因为国际化过程本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客观需求,“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开放程度和经济体量,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