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货币市场 > 公开市场净回笼 季末资金面无虞

公开市场净回笼 季末资金面无虞

中国证券报2015年09月30日08:24分类:货币市场

核心提示:考虑到银行超储率已有所下降,而四季度流动性不利因素犹存,仍需警惕流动性的潜在波动风险,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多种手段相机干预,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公开市场操作仍将继续发挥短期流动性调节的作用。

29日,央行以400亿元逆回购交易完成了9月份暨三季度的最后一次例行公开市场操作,单日净回笼资金100亿元。在季末时点上,央行公开市场转为回笼货币,侧面印证季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已基本无虞。整个9月份,央行通过降准与公开市场的搭配操作,保持了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银行超储率已有所下降,而四季度流动性不利因素犹存,仍需警惕流动性的潜在波动风险,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多种手段相机干预,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公开市场操作仍将继续发挥短期流动性调节的作用。

净回笼无碍资金面偏松

公告显示,央行29日上午开展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期限14天,交易量400亿元,中标利率2.70%。与上周四(9月24日)操作相比,此次央行逆回购的期限和利率均保持不变,交易量则减少了400亿元。

由于日内有5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昨日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100亿元。受假期因素影响,本周央行公开市场仅有一次操作窗口,但WIND数据显示,本周余下时间已无逆回购或其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到期,若无意外的话,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仅净回笼资金100亿元。

虽然净回笼规模不大,但毕竟是处在季末的关键时点上。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侧面显示出其对季末的流动性状况相对乐观。

事实上,货币市场上,自上周后半周起,资金面已恢复均衡偏松态势,季末时点渐近并未激起流动性出现更加明显的波动。有债券交易员也表示,近期隔夜资金需求集中,而14天、21天等跨季资金需求也较为活跃,但由于大行融出积极,供给端恢复平稳,近几日资金借入难度反而有所下降,资金面逐渐摆脱之前的均衡偏紧,整体恢复宽松。另有交易员指出,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监管考核和长假备付的工作已基本结束,参考以往经验,在季末前一两个交易日,资金面往往已显露回暖势头。

数据显示,29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较为稳定,主要回购利率窄幅波动,中长期限资金需求有所增加,但无碍资金面整体偏松格局。以存款类机构行情为例,昨日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持平于1.89%,7天利率因跨节因素略涨2bp至2.36%,14天利率涨至2.77%;此外,21天利率全天上行20bp至3.39%,涨幅在各期限中最大,1个月及更长期限回购利率稳中有降。

公开市场着眼平滑操作

昨日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是9月份暨三季度的最后一次例行操作。据WIND数据统计,整个9月份,央行共开展逆回购6400亿元,到期回笼8200亿元,轧差后实际净回笼资金1800亿元,是今年6月以来的首个公开市场净回笼月份;整个三季度,央行共开展逆回购16750亿元,到期回笼16400亿元,净投放资金350亿元,净投放量与二季度持平。

对于央行公开市场在9月净回笼资金,市场人士认为,这并不违背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的立场。央行在9月初通过全面并行定向降准的方式,一次性释放了大量长期流动性,据机构测算资金量在7000亿元左右,有力补充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在此背景下,公开市场操作主要起到调剂短期资金余缺的作用,两者搭配基本保持了9月份流动性的相对稳定。此外,9月份央行公开市场保持了较大的操作力度,逆回购交易规模仅次于8月份的7150亿元,显示其在平抑短期流动性波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WIND测算,9月份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均值约2.41%,与8月份的2.47%基本相当,并略有下降。

不过,市场人士提示,由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十分有限,而三季度仅7、8两个月份央行外汇占款的累计减少量就超过6200亿元,接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再加上银行因资产配置导致的超储自然消耗,预计到9月底银行体系超储率可能仍在2%或者更低水平。与此同时,四季度流动性季节性扰动仍不少,包括10月份财税上缴、年底考核等以往对短期流动性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未来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波动风险仍需保持必要的警惕。

此间较多市场机构认为,外汇占款的缺失甚至是净减少,使得基础货币供应仍依赖央行主动投放。考虑到当前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待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较高的存量到期债务规模,央行仍将致力于保持稳中偏松的货币条件,预计将继续通过多种手段保持基础货币合理增长,而在平抑季节性等因素造成的短期流动性波动方面,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记者张勤峰)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