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焦瑾璞:中国普惠金融十年再发展

焦瑾璞:中国普惠金融十年再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9月21日15:17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普惠金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最初我们重点关注信贷的可获得性,它的原因就是银行业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中长期占有优势地位。

中国普惠金融十年再发展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普惠金融十年再发展,主要想就自己十年来对普惠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一、普惠金融的含义及其发展

普惠金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最初我们重点关注信贷的可获得性,它的原因就是银行业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中长期占有优势地位。现在仍有一部分人在说,普惠金融应该发两千美元以下的贷款,国内也有一些同志在坚持这个概念。普惠金融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并且随着它的概念的不断完善,逐步凸显出大金融、宽内涵、多维度等特征,涵盖包括账户、储蓄、信贷、支付、证券、保险等所有金融产品和服务,应该说已逐渐成为一整套涉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的发展战略和操作理念。我记得几年前我们讨论普惠金融的时候,找证监会某一个领导介绍普惠金融,该领导就说普惠金融跟证监会没有什么关系。但今天回头来看,不是没有关系,而是有很大关系。

另外,普惠金融现在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已经纳入到了二十国集团G20的框架之下,有个组织是全球普惠金融伙伴组织(GPFI)。按照G20三驾马车机制,今年开始我们就是GPFI的共同主席,明年由中国主办G20会议。我在想,2016年我们在普惠金融领域,中国应该做什么?今年9月份,刚在土耳其开完G20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GPFI的全体会议。明年我们要怎么把这个纳入正规的发展战略来思考,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以上这些也主要是想与大家说明,普惠金融已经是一个全球都关注的重大问题。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

二、十年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重要进展

十年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因为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基本上和全球是同步的。我记得2005年的时候联合国组织了部分专家,在日内瓦通过在线会议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当时出了一本ACCESSFOR ALL的报告。第二年,世界银行出了一本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书籍。国内基本上与上述普惠金融的概念提出和发展是同步的,因为2003年开始,中央恢复1号文件的起草,2004、2005年、2006年一号文件就一再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当时就是与全球的国际小额信贷年都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评价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根据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和框架,如果从金融服务主体的多样化、金融服务覆盖面、还有对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满意度、金融消费者保护以及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的力度等多个维度,来对我们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估的话,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应该在国际上处于中上游水平。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提出,移动金融、数字货币以及种种新业态的出现,可以说把中国的普惠金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感觉到,历史是不同的,但其往往是相似的,明年我国将主办G20会议,我们就可以很好地与国际同行、众多国家分享中国在推动普惠金融方面的一些经验,当然也包括一些教训。

我还想跟大家说说几个数字,来表明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实际上,我们一些数字还是非常好的,比如说IMF现在每年都对全球的187个经济体开展金融可获得性的调查,2013年的评价结果,我们国家的银行网点密度和人均占有量处于国际中游水平(89及123位),ATM的密度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上游水平(37及68位),这都是硬梆梆的资料。根据2015年4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14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账户普及率在2011年至2014年间有显著增长,由64%上升至79%,拥有账户的成年人增加了1.8亿。中国账户普及率平均上升了15个百分点,但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最贫穷的40%成年人中,账户普及率上升了26个百分点,而在最富裕的60%成年人中仅上升了8个百分点。

还有,看我们的自动机具、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网络保险这些年来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个人账户、银行卡、网银等金融服务的使用率迅速提高。这里有个数字,2014年末,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开立的个人银行账户27.31亿户,人均结算账户3.06户,人均持卡1.95张,基本实现了人人有卡、家家有账户,补贴能到户。前段时间印度总统到中国访问,他问周小川行长一个问题,说中国怎么把政府补贴发到个人手里?我们在全国农村地区共设置助农取款点92万个。基本上实际的基本金融服务全覆盖。

我们还可以看到,农村信用社和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近几年进展也很快。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为约250万户小微企业和1.6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了1亿多信用农户,累计有40.5 万户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8.9万亿元;9012 万农户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2.2万亿元。建立了100多个信用信息系统或服务平台,实现了小微企业、农户信用信息的共享,为地方政府履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下一步,我们可能在宁波做一个普惠金融的综合试点,是人民银行、世界银行以及宁波市政府的共同联合进行试点。

还有,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两个不低于,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余额,6年连续增加,这是政策的倾斜,这也是其他地方做不到的。截至2014年末,“三农”、小微企业贷款已连续6年实现两个“不低于”,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本外币)余额23.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28.1%,同比增长13%,按可比口径,比全国金融机构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0.7个百分点。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同比增长19%;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9.7%。

2014年12月末,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人民币口径,非本外币口径)余额15.3万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3.76万亿元和1.5万亿元),占企业贷款的30.4%,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同期大型、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6.1个和4.9个百分点,分别比各项贷款和全部企业贷款增速高1.9个和3.9个百分点。2014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2.13万亿元(同比多增1285亿元),占企业贷款增加额的41.9%。

中国在普惠金融的发展方面,有我们的制度特点,有我们强大的政府,另外有我们的政策特点,因为我们执行力强的政策,还有强大的民众向往好生活的愿望,这都是我们的经验。

三、进一步普惠金融发展问题

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六个观点和建议。

一是应该继续推进金融改革,构建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尽管咱们中深改小组第42项改革就是发展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的规划,由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来共同牵头制定,但是我感觉它的层级还是不对,偏小一些。银监会只能管银行业,那证券业呢?保险业呢?征信行业呢?第三支付行业呢?它管不了那么多的。最近一些国家专门成立了普惠金融委员会,还专门设立普惠金融部门,统一布局,研究制定出台阶段性的普惠金融战略规划。

二是要建立统计制度,完善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现在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涉及的数据多,而现行的金融业统计体系中没有针对普惠金融建立专项的统计,相应的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部门之间的数据合作与分享机制欠缺,数据可得性较差。未来,除银行业服务内容之外,应该更多地覆盖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服务。最近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个数据很难找,并且数据的质量还不高。要完善普惠金融的发展,没有基础资料是不行的。

三是鼓励金融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多元服务。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普惠金融,它的服务对象多元化以后,一定要服务和产品的多样化,要使广大群众真正享受负担得起、最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一块我认为应该加大创新。

四是推广移动金融,打造普惠金融高效载体。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将移动技术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加强产业指引和业务监管,加快推进包括个人信息保护、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等方面的立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说促进了普惠金融,但是这里面是规范和野蛮在共同生长,大家还是应该多探讨。但是在这里面,可能移动金融会是更有发展前途的一项。

五是要健全监管政策,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应该营造让金融机构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政策环境,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国际上一直呼吁建立比例监管,或者有差别的一种监管体系。这一块有它的特殊性,用现在完全审慎地监管,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问题,也就是咱们说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并且,现在国际上除了宏观审慎、微观审慎,还有一个行为监管。

六是要加强消费保护,实现普惠金融最终目标。因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消费者教育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普惠金融的对象更多的是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对象,这些人更需要金融支持,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和保护。这一块,我们国家在起步,也是我的老本行,但是做得还是不够。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我用了12分钟的时间,与大家就这以上几个方面的观点进行探讨,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如果大家需要有更多文字资料的话,可以在我的博客上免费下载。

谢谢大家。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本文为2015年9月1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的发言。)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