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中国无意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搞一个“B计划”

中国无意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搞一个“B计划”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9月13日10:13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无意推翻当前国际金融体系,而是针对该体系治理成果失效、治理手段失灵、治理方向偏差,对其进行探索与改善。

新华社记者刘斐 王小鹏 杨丁淼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当1945年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名词的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建立时,恐怕没有人过多关注中国。

然而,中国如今却成了西方眼中密谋推翻宙斯的波塞冬,正另起炉灶、推出替代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B计划”。

判断依据似乎是: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宣布出资设立丝路基金(SRF)、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NDB),中国人频频任职于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运转,除了主要依靠IMF和WB等国际金融机构行使全球金融治理职能,还依赖美元发挥主要国际货币功能。

这一国际金融体系作为“A计划”正经受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长达7年发酵的考验。周期性爆发的经济与金融危机说明“A计划”并非完美。

然而,理智的医生不会因发现一颗普通结石,就提出肾脏移植的方案。清醒的治理者也不会只盯着国际金融体系的瑕疵,而忽视其总体运转的良好。“倒洗澡水时把婴儿也一起倒掉”的错误,绝不会犯在中国身上。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无意推翻当前国际金融体系,而是针对该体系治理成果失效、治理手段失灵、治理方向偏差,对其进行探索与改善。

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的美国与中国,通过双边金融合作推动全球金融治理发展,是与各自能力相匹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2008年以来,中美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在金融领域取得了许多合作进展和成果。双方承诺迅速落实G20承诺,集中清算所有标准化衍生品,以减少系统性风险、提高透明度并防止市场滥用;双方倡导多边开发银行在不损害其财务稳健性的情况下提高其财务杠杆率,增强其贷款能力……

中美在国际金融体系框架内的合作,对稳定全球经济、控制国际金融风险有积极作用,而双方更深层、更对等、更务实的合作,将有效促进全球金融治理改善。

蔓延至今的本轮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次贷危机”,之后,泡沫经济以“主权债务”和“国家破产”的方式催化金融危机,酿成“欧债危机”。

许多发达国家为推动经济复苏采取量化宽松等刺激政策,但其本国传统产业有效需求不足、新经济增长点未及时出现,大量资金难以进入价值投资领域,无疑将加剧新泡沫产生的风险。

与此同时,亚洲基建融资缺口巨大。亚洲开发银行(ADB)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亚洲各经济体内部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万亿美元,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另需3000亿美元,但ADB每年提供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仅为100亿美元。

AIIB应运而生,精准地对接国际资本市场的供需两端,引导国际资金理性地投入有巨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亚洲。

尽管亚洲已经有ADB、WB等多边开发银行,但其侧重以减贫为主要项目的“输血”,与AIIB定位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造血”有根本不同。

WB行长称AIIB为“重要的新合作伙伴”,ADB行长表示“将同亚投行展开融资合作”,包括英、德等西方国家在内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对AIIB章程达成一致。这些都印证了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金融方案并非“颠覆”,而是可被接纳的补充与完善。

无论是主导筹设AIIB、SRF,还是加入NDB、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抑或是呼吁G20、IMF等多边国际合作机构和组织给予新兴国家更多话语权,意味着中国发现并重视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与金融的贡献。

200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值比例从7%上升到30%;在FSB中,新兴经济体占比已从1/4上升到1/3。

IMF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在去年约27.8%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至28.5%,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这无疑表明,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对世界经济复苏有突出贡献的新兴经济体若无反映实力的话语权,那么该体系将继续被绑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继续拖累许多全球性重大金融问题的解决进程。

此外,原有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常附加各种政治条件,令许多有需求的国家与地区面临艰难选择。中国所倡建的AIIB、SRF等均是开放包容、不附带强人所难政治条件的,这为世界提供了多一种的选择。

中国只是在补齐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短板,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一起制定合理的全球金融规则,并未突破当前“A计划”框架。(完)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