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

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

金融时报2015年08月26日16:05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前期货币政策时滞效应逐步释放,定向调控效果开始显现,将有力地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

8月25日,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自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 

这是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第六次定向降准。一年多来,央行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精准发力,定向调控,综合运用定向降准、非对称降息公开市场操作、定向再贷款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打出系列组合拳,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人民银行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6.56万亿元,同比多增537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3.67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新增9486亿元。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前期货币政策时滞效应逐步释放,定向调控效果开始显现,将有力地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 

“我们更关心的是,释放的流动性是否有效地进入实体经济。”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强调:“一方面,金融部门能否有效发挥职能,支持实体经济部门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部门是否能够坚定不移地转变自身的运行方式、提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按照市场的方式,吸引金融部门的资金注入。” 

人民银行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5.2个和3.3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1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郭可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工行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个人消费和“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2014年,工行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类贷款余额超过4万亿元,占境内人民币贷款的比重已接近50%。 

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表示,相关模型估算结果显示,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整在6至9个月时滞后,其拉动增长的效果会达到峰值。我国从去年底开始降息降准,今年上半年又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种种迹象显示,这些定向调控政策的效应还将进一步发挥。 

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六次实施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据业内机构测算,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降息降准措施累计释放资金约3.2万亿元,其中额外释放定向资金约9000多亿元。 

对此,人民银行解释,定向降准是为了引导相关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以及消费的支持力度。 

“定向调低特定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结构性支持、定向调整的意图,以增强对薄弱经济环节的金融支持。”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称。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