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金融时报2015年08月06日09:32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是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宏观调控,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日前,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时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是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宏观调控,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从短期来看,尽管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经济总体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微观主体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长期来讲,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在这一不同于旧常态的发展时期,经济将表现出明显的新特征。正是由于宏观经济有着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压力,使得宏观调控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挑战。

除了宏观经济的考验外,金融业与宏观调控自身内在的一些变化,同样对下一步宏观调控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国际收支逐渐趋于平衡,外汇占款不再是流动性供给的主渠道,这需要央行在基础货币投放与引导市场预期管理上要有新的创新与应对;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创新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当前以数量型为主的宏观调控方式面临挑战,如何兼顾货币政策的量价目标平衡,如何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逐步强化价格性调控,成为当前和下一阶段完善宏观调控框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问题的关键是,已经实施4年半的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新常态下,究竟该如何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

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的前提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首先要从“创新”和“完善”入手。不管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还是金融与调控自身的内在要求,都需要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有所创新,不断完善,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创新”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新的思路和方式来进行总量调节和结构优化;“完善”是对已有的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健全,是对现有调控框架的改进与优化组合。其次要着眼于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宏观调控既要立足国内新常态的现实,又要放眼全球化下的开放型新格局,既要关注金融改革与市场化的新变化,又要兼顾总量与结构、创新与风险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调控需要有“一盘棋”的大“思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与完善,就是要丰富和补充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平衡量价调控目标,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

具体而言,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需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说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金融基础条件的变化,适时适度微调预调,既要防止经济滑出合理区间,又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这就要求在新常态下把握好总量政策取向、力度和节奏,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需要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在坚持总量稳定的同时,更加精准有效发力,发挥结构优化作用。按照这一要求,货币政策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注重“滴灌”、“喷灌”,即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用结构性工具、正向激励机制,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需要更加注重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综合平衡。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深化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风险暴露,其中既有市场出清的积极信号,但也要防止经济金融体系的大幅波动。这就需要宏观调控在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同时,把握好各目标之间的平衡,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总之,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总量型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拿捏好调控的火候,掌握好调控的时机,的确面临考验。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既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又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