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RII劲增至2.47%

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RII劲增至2.47%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7月18日17:03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今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为题,从理论探讨、历史经验和实证检验等多个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家化这两大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相互促进的逻辑,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II指数劲增至2.47%

——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7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交通银行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欧、美、亚多家智库协办的“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务院参事夏斌,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交通银行公司业务总监吕本献,以及巴基斯坦央行原行长Yaseen Anwa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亚太区主管Alain Raes,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经济与金融市场部主管Frank Packer,摩根大通亚太监管战略主管、IMF原亚太区主管Anoop Singh,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原局长、佛罗伦萨大学教授Luigi Biggeri,德国驻华使馆经济参赞Robert Elsen,日本银行驻华首席代表Tomoyuki Fukumoto,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Hoyeol Lim,泰国银行驻华首席代表Supradit Tangprasert,马来西亚中央银行驻华首席代表AlbertC.K.See,土耳其中央银行驻华经济参赞Ozlen Savkar等来自欧、美、亚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上午主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杰主持。查显友副校长、吕本献总监分别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和交通银行致开幕辞。

查显友校长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从2012年首次发布以来,因其国际性、独立性、客观性和决策参考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策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成为我校科研咨政、服务社会的重要品牌。今年,报告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为题,从理论探讨、历史经验和实证检验等多个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两大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相互促进的逻辑,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团队分赴伦敦与法兰克福发布报告,属于中国智库首次就人民币国际化议题进行欧洲路演,引起广泛关注。今年,报告还将被翻译成英文、俄文、阿拉伯文,在纽约、阿拉木图和新加坡等地陆续发布。

吕本献总监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一致,其发展遵循从可结算、可投资货币至可储备货币的逻辑。当前中国资本的对外投资形成了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新需求。今后,交通银行将充分运用优势资源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致力于在人民币国际化领域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创新的实践发展,当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开启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

陈雨露校长代表课题组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的五个核心结论。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目标基本实现,人民币很有可能在两年之内超越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据课题组测算,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从2009年底的0.02,已经提高到2014年底的2.47。同期,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种主要国际货币的份额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初步匤算,截止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预计为2.9,人民币与日元的差距不足一个百分点,与英镑的差距大约为两个百分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特别是资本账户稳步开放等政策实施,人民币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指日可待。二是“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是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物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历史担当。三是“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两大战略存在内在一致性,必然相向而行,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四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当从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基础设施融资、产业园区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四个方面寻求有效突破。五是“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依靠国内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同时在国际上寻求共商、共建、共享的最大价值观公约数。

随后潘功胜行长、Yaseen Anwar行长、李若谷行长、李扬主任、Alfred Schipke先生、夏斌所长等嘉宾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潘功胜行长指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激发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的市场诉求,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领域和范围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依托更加稳健、开放的中国经济,在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协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预警,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Yaseen Anwar行长提到,“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恢复全球经济增长信心、重塑经济发展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也会促进私营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倒逼银行业的改革。相信“一带一路”一定会支持工业的发展,带动就业的机会,并且能减少贫困,同时为推动国家繁荣做出贡献。

李若谷行长强调,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与否并非紧密相关,其关键在于中国需培育强大的制造业以及质量、技术、品牌、销售渠道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宗旨,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为人民币的区域使用和推广提供了更广泛、更便利的机会。

李扬主任认为,当前人民币的国际计价、交易、支付功能推进较快,而作为储藏与避险货币的核心功能尚需发展。一方面需要在国内完善可靠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有深度、有弹性的债券市场与有效率的金融支付清算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在国际上承担提供公共品的责任,包括保障和平与安全,建立并维护一套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货币体系、贸易协定、投资规则)以及建立有效的国际援助体系这三方面。

Alfred Schipke先生表示,国际货币体系的实质是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一系列安排,通过贸易与金融交易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当前全球金融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建立不同区域金融体系间的协调机制。2015年是人民币加入SDR的关键之年,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贸易方面,也体现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引领作用。此外,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安全资产需求很多但供给不足,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SDR成为参与定价的安全资产。

夏斌所长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实际发端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对以美元为中心的旧国际金融体系的不满。我国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坚持三项原则。首先,应寻求未来大国间的政治平衡、维护当前世界经济格化趋势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其次,应顺应国际金融秩序改善的过程,沉住气、顺大势、造大势,通过多边合作方式以渐进的态度去改造世界经济、金融秩序。最后,中国必须适应本国经济、金融转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经济增长缓速、结构转型及前期政策风险暴露三期叠加的背景是人民币国际化中决策层面临的严峻现实,资本项下的开放程度是核心挑战,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选择渐进的、逐步逼进的、水到渠成的策略,在梳理各项政策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开放步骤,同时做好资金流总量的约束和监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顾问委员、学术委员与特约研究员聘任仪式在发会后举行。2015年,研究所新聘了王兆星、李若谷、李扬、夏斌、Yaseen Anwar等5位顾问委员,王永利、丁志杰、陈卫东、Alain Raes、Juan Carlos Martinez Oliva、Tomoyuki Fukumoto等10位学术委员以及孙鲁军、丁剑平、张晋源等5位特约研究员。陈雨露校长为到场委员和研究员颁发了聘书。下午主论坛分三个单元展开圆桌研讨。

圆桌研讨I以“人民币、SDR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主题,由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主持。2015年恰逢人民币加入SDR的评估之年,人民币是否能加入SDR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仅面临技术挑战,更要直面文明冲突;不仅关系到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程,更关系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走向。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何建雄,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经济与金融市场部主管Frank Packer,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泰国银行驻华首席代表Supradit Tangprasert,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等围绕该主题分别发表了演讲。

圆桌研讨II聚焦“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由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张之骧主持。截至2014年底,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人民币必将沿着“周边-区域-世界”的路径,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承担起贸易结算、金融投资和国际储备职能,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围绕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SWIFT亚太区主管Alain Raes, IMF原亚太区主管、摩根大通亚太监管战略主管Anoop Singh,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德国驻华使馆经济参赞Robert Elsen,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国际清算银行原高级经济学家Herbert Poenisch,香港投资基金工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等发表了主题演讲。

圆桌研讨III主题为“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主持了研讨。“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更是顺应大势和地区发展需要、惠及沿线人民福祉的重大合作构想。“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发挥我国的经济优势,全面加强各国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合作开发、贸易投资往来等区域经济合作举措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逐步国际化和市场化的人民币。围绕该议题,日本银行驻华首席代表Tomoyuki Fukumoto,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Hoyeol Lim,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驻华首席代表Sergey Tsyplakov,土耳其中央银行驻华首席代表Ozlen Savakar,马来西亚中央银行驻华首席代表Albert C.K.See以及台湾永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长张晋源等先后发表主题演讲。

当天下午,“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价格水平的国际比较与相关货币问题”国际研讨会、“2015国际货币论坛”学术论文交流会、“纪念汇率改革十周年专题研讨会”等四个平行论坛同时举行。

在平行论坛Ⅰ“中美学生领袖对话”中,来自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国外名校的学生代表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名校的学生代表,使用中文就“‘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展开圆桌对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王芳担任主持。美国CET学术项目学术主任冯禹,《财经》杂志社执行主编何刚,明尼苏达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周文龙,台湾高雄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蔡颖义,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何青,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高宇宁等专家对学生演讲进行了点评。这是中美双方第二次举办此类圆桌对话,为来自世界顶尖学府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学术才华的舞台,有利于中美两国学生深入了解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问题。

在平行论坛II“价格水平的国际比较与相关货币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原局长、佛罗伦萨大学教授Luigi Biggeri,佛罗伦萨大学教授Guido Ferrari,昆士兰大学教授Prasada Rao,梅西大学教授Srikanta Chatterjee,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赵彦云以及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余芳东等国内外专家就如何在汇率与购买力平价(PPP)框架下看待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平行论坛Ⅲ“2015国际货币论坛”学术论文交流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等机构的10位学者宣读了本届论坛的优秀入选征文,主题涉及“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宏观经济与政策等方面。会议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钟红主持。

平行论坛Ⅳ“纪念汇率改革十周年专题研讨会”分为“人民币国际化之原油市场定价权”、“人民币汇率改革十周年专题研讨”两个单元。来自贸促会、商务部等的专家对未来汇率市场化改革步骤如何推进,人民币如何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外贸企业如何规避汇兑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国家外汇管理局巡视员穆志谦、北京大学精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外汇事业部总监刘文财以及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主编陈周阳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