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升温

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升温

金融时报2015年07月07日08:50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沿着市场化方向不断发展,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与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今年以来,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汇率波幅逐渐扩大,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正在持续升温。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沿着市场化方向不断发展,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与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今年以来,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汇率波幅逐渐扩大,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正在持续升温。 

市场对汇率影响力上升 

采访中,多位专家及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汇改以来,央行已基本退出了常态化的市场干预,央行的角色从“价格制定者”转变为“价格监督者”。去年二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有升有贬的趋势,央行将其视为适应当前经济金融开放新格局下的正常态势,并没有进行干预,而是放手让市场决定汇率。同时,为提高市场效率、降低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央行授权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韩元、欧元、新加坡元、新西兰元等货币的直接交易。 

与此同时,我国外汇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外汇体制改革深化。近年来,我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同时,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采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市场化调节手段,有效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进一步简政放权,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更加便利地进人银行间外汇市场,继续推动建立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并行的管理框架。2014年12月,外汇局宣布放宽银行间外汇市场准人政策,取消事前资格许可,允许合格的货币经纪公司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相关业务,扩大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幅是逐步放开的。汇率浮动幅度的实质性扩大反映了汇率改革正在加速,市场对价格的影响力明显上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客座教授赵庆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是在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存在一定分歧、资本流入放缓的背景下顺势推出的,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局面,增强了市场对汇率的影响力。” 

 汇率改革仍需谨慎推进 

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显著增强,形成有升有贬、波动运行的格局。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近30%。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未来总体上将持续双向波动。 

受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和全球资本流向转变等因素影响,专家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可能继续呈小幅贬值态势,但不存在大幅贬值风险。一是因为中国外汇储备充裕,2014年末,中国外汇储备约为4万亿美元,总量仍保持世界第一位;二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本稳定,能够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三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支持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记者:“尽管人民币贬值暂时有利于企业出口,但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正在加速推进过程中,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不利影响。即便如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不能因噎废食,应该继续加快推进。” 

国际经验表明,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还需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相结合。只有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开放的前提下,才会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通过市场调节趋向均衡汇率水平。 

温彬认为,未来汇率改革应从以下方面推进。首先,要改革中间价的形成,让中间价的确定更加透明,更加反映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其次,继续进一步扩大浮动的区间。将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由2%进一步扩大到3%,以更好地反映出市场预期的变化。再次,尽快形成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机制,综合反映与各贸易伙伴的加权平均汇率水平,避免因盯住美元而导致的被动升值或贬值。 

不过,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加快,不排除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增加、频率加快的可能性。业内预计,今年四季度如果美联储如期加息,美元指数就会继续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承压,我国可能出现汇价、股价、房价共振,即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形成,资本外流增大,造成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跌,冲击金融稳定,给经济增长带来风险。温彬建议,一方面要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控和预警,尽快建立起必要的防范机制和政策工具。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