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中行:如何看待当前经济下行压力

中行:如何看待当前经济下行压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6月30日14:57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银行报告指出,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投资活动增长的大幅回落。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6月30日,中国银行在北京发布《2015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投资活动增长的大幅回落。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从不同产业看,近年来第一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较为稳定,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降中趋稳,GDP增长的放缓主要是受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影响,第二产业对GDP累计同比增长的拉动从2010年的6.1个百分点不断降至2015年一季度的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GDP的拉动从2010年的5个百分点不断降至2015年一季度的2.4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看,随着外围经济的复苏,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逐步转正,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从2010年的5个百分点降至2014年的3.7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是GDP增长放缓的主要因素,其对GDP的拉动从2010年的6.6个百分点降至2014年的3.4个百分点。

因此,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投资活动增长的大幅回落。

报告认为,工业和投资活动增长大幅回落主要受三个因素制约:

一是产能过剩较为严重。2003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相关产业也从钢铁、电解铝、水泥、汽车等传统产业不断扩展光伏、风电等战略新兴产业。这既与企业对产业前景和需求形成共识导致“潮涌”现象、企业过度入市等市场失灵有关,也与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的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产能过剩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既与危机后外需不振、国内投资过度等短期因素有关,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国工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常态下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难以像过去一样依靠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来消化过剩产能。

二是债务风险不断积聚和高企。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比较突出。2014年,全国地方政府到期债务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18.6%,其中部分地区到期债务量占当年财政收入比重较高,最高达到76.3%,地方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较大。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清理,城投债中用于还债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发行的城投债中用于借新还旧的资金比例为34.55%,较2013年上升14.74个百分点。在需求疲弱、政府和企业收入降低的背景下,这一方面使得大量资金用于维持债务的存续,投资资金来源受限,企业、政府投资能力和意愿降低;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与影子银行问题密切相关,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导致经济的进一步下滑。

三是新旧交替期新发展模式仍处于摸索和建立中。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改革正由局部性的经济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转变,从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转变,从接受性开放向主动融入转变,这些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的关键转折期,新的发展模式亟待建立,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突出表现就是当前经济的持续下行压力较大。其中,作为政策落实主体的地方政府是关键。随着当前单纯追求GDP增长激励机制的改变,地方政府相应的职能和行为模式将发生较大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报告给出的应对建议包括:一是多管齐下化解产能过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减少政府替代市场对产业进行的直接干预。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建立工业行业产能信息的评估和预警制度,强化环保标准的“一票否决制”,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利用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引导对中高端产业的投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实现过剩产能的消化和产能在国际上的优化布局。

二是长短结合缓解债务风险。短期来看,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评估和整体规划,加强政策配套措施和监管,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和地方债券的发行,降低集中到期风险。货币政策适当宽松,改善实体经济融资条件。长期来看,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三是全面长远地推动改革稳步进行。对未来发展要有全面长远的战略布局,改革要有整体思维。明确政府定位,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形成适应新常态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