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中诚信国际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报告

中诚信国际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报告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5月28日09:28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诚信国际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报告。报告通过国家主权信用风险评估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具体国情及风险刻画,以期为投资者及公众呈现相对清晰的"一带一路"主权和国家风险线路图。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中诚信国际28日在北京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报告。报告通过国家主权信用风险评估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具体国情及风险刻画,以期为投资者及公众呈现相对清晰的"一带一路"主权和国家风险线路图。

中诚信国际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引领全球及中国经济新格局。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逐步显现,崛起中的中国将引领并重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再平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据世界63%的人口及29%的GDP,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过去的五年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平均增速为4.7%,而同期欧盟增长为-0.5%,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在2%左右。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值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5%。“一带一路”战略将成为全球化产业和产能配置的新路径,为沿线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为发达国家创造出口市场,有利于国际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将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契机,并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国家主权信用风险识别是“一带一路”实施的必要前提。尽管“一带一路”战略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真正推动战略落地和执行仍将面临各方面挑战。在目的国特定的政策环境约束下,核心问题仍是巨大的投资和资本运作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的问题。资本管理的市场化、资本项目的选择及投资配置都需要风险判断和识别,由于沿线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发展水平及投资环境差异巨大,贸易壁垒及准入条件各异,地区安全风险频发,不同风险条件下的差异化投资策略如何制定成为首要问题。从中诚信国际全球主权评级结果来看,沿线国家主权信用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风险评级的动态跟踪,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

根据中诚信国际的评级结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级别具有以下四大特征:第一,主权信用级差跨度大。既有主权信用评级AAAg级国家(新加坡)也有主权信用在投资级(BBBg-)以下的国家,其中大部分沿线国家的主权信用处于(CCCg-Bg)级;中亚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外,其余三国主权信用均在BBBg-以下;东盟近半数国家主权信用处于Bg级以下;中东、南亚和非洲6国除印度为BBBg级以外,其他5国大部分为Bg+以下级。第二,部分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中次级因素评分差异明显。欧洲国家经济风险较低,但财政风险相对突出;中亚、东盟等国财政风险较低,但经济及债务风险两极分化严重;除荷兰等欧洲四国及东盟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外,整体沿线国家政治风险都较为突出。第三,部分国家存在主权信用级别下调风险。2014年以来,中诚信国际先后对希腊、俄罗斯、泰国、土耳其等国进行了评级和展望下调。其中2015年初俄罗斯主权评级由Ag下调至Ag-,评级展望负面;欧元区内部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尤其是希腊面临严峻的财政和债务局面,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中诚信国际维持希腊CCCg 主权评级,评级展望负面,列入降级观察名单。第四,部分国家事件敏感性和政治风险对主权评级影响突出。除欧洲外,绝大多数OBOR沿线国家处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内部政局不稳,民主进程相对缓慢,政治体制矛盾重重;沿线大多数国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显要,多是大国拼抢和施加影响的核心区域,地缘政治问题和事件敏感性突出。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权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第一,沿线部分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弹性和韧性差,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容易受到区域外经济波动的冲击;

第二,沿线部分国家财政实力偏弱,政府财政赤字较高,经常账户逆差,面临一定的财政风险;

第三,沿线部分国家对外资本依赖度高,同时面临货币贬值,汇率波动和信贷紧缩压力,资本外逃的风险较大;

第四,沿线部分国家债务比率较高,经济增长乏力与财政政策宽松并行,财政赤字恶化,债务负担加剧;

第五,沿线国家地缘政治风险和事件敏感性突出,事件风险和政治风险是影响主权信用表现的主要因素。

“一带一路”各方面的合作,将通过金融为重要载体进行,因此加码金融支持,推动区域合作,提升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支持力量不足,整体跨境金融合作层次较低,存在以下四大挑战:区域金融力量不足,金融需求迫切但金融支持不足;区域金融合作不足,缺乏长远规划及统筹;投融资模式不足,民营资本介入程度不够;区域金融信息不足,缺乏有效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我国必须从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三方面入手,提高区域金融合作水平,加强各国之间的金融联系,进行整体统筹和长远规划。构建以开发金融为主,覆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体系,拓展和丰富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强货币互换和结算合作,构建亚洲稳定货币体系。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推动人民币从区域化迈向国际化。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建立沿线国家风险应对与危机处置制度安排。加强信息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征信体系建立。推动征信、评级机构走出去,开展跨地区合作与发展。

长期来看,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财政整顿、去杠杆化、削减赤字、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再平衡等目标的实现,将为全球国家信用环境改善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沿线国家经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多边合作,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缓解沿线国家局部的债务压力,最终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的信用。

“一带一路”战略由于涉及国家众多、投资周期长、投入资本量大,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不一而足,其中当前最大的风险即对沿线国家基本国情的"不熟悉"。目前已推出的"一带一路"研究众多,但基于具体国家国情及综合风险评估的研究仍然较少。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