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投资理财 > 【互联网金融专访之五】担保公司不是风险的最后一道闸——安宜投马光

【互联网金融专访之五】担保公司不是风险的最后一道闸——安宜投马光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4月15日10:44分类:投资理财

核心提示:马光认为,在没有做好最坏打算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接受一笔业务的。所以,即便已经具备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对每笔项目的担保,仍然不能放松对每个项目上线之前的严格审核。

作者 张韵 李滨彬

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者越来越多,他们背景各异,所创立的模式各异,但对风险的防控之心是一致的。在这群人里,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创业者对风险更敏感,银行级的风控标准在他们这里是切实落在行动的每一步上。马光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

马光是P2C平台安宜投的联合创始人,在此之前他有多年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经验,特别理解中小企业在融资上的难处。2013年,他投身互联网创业的大潮,经历了互联网金融起步的黄金时代。2014年5月,他联合创立的安宜投上线运营,在接近一年的运营中,没有出现过一笔坏账。

担保公司不是最后的闸

常年从事风控工作让马光的思维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在没有做好最坏打算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接受一笔业务的。所以,即便已经具备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对每笔项目的担保,马光仍然没有放松对每个项目上线之前的严格审核。

马光接受中国金融信息网专访 刘少甫 摄

马光解释,在项目的风险上不能完全依赖担保公司,平台要自己对风险有独立判断。近日,河北省最大的融资担保机构河北融投被托管的消息震惊P2P圈,更让从业者对担保公司能否“兜底”的质疑又加深了一层。马光认为,虽然会严格考察担保公司的实力,但也不能将担保公司当作风险的最后那道闸,重点还是应该考察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企业的质量。

所谓第一还款来源即借款企业,马光认为对这些企业的真实经营和负债情况要有充足了解。他打比方说,判断风险犹如打蛇,要打七寸,即准确地判断出企业的风险点在哪。

风险兜底关键看企业质量

马光认为,由于行业属性不同,企业所面对的风险也是差异化的,不能仅仅根据财务指标或抵押品多少来决定放不放款,重要的是要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同制定不一样的判断标准。由于小微企业不像大型企业,很难进行标准化判断,所以对小微企业的风险判断应是一事一议。

比如,生产制造类的企业,就要分析其在上下游客户中的地位,收款与付款的结算周期,每笔应收账款的对象、金额及时间等。判断此类企业是否运营正常还可以从关注企业的水电费,员工宿舍等细微之处了解。餐饮服务类的企业,就要分析客户流量,服务品质,结算流水收入,主辅材的库存及核心团队的稳定性等等。化学危险品、石油流通等商贸类型的企业,就要考察是否取得相关政府颁发的资质许可证书,核心团队的从业经验等。

投票审核机制隔离风险

针对部分平台过度依赖担保公司对项目的推荐,马光指出,担保公司只是帮平台做了第一道筛选,平台自有的风控手段需要在项目上线之前的每道岗上都发挥作用。安宜投内部设有风控委员会,每笔业务都要独立于担保公司进行项目的实地调查,项目经理和风控经理分别独立形成项目报告。

仿照股票发行的审核机制,安宜投的风控委员会会对通过担保公司审核的项目进行上会评审。7名评委,根据项目经理和风控经理对项目的阐述分析,进行风控评定,投票表决,获得5票及以上才算通过评审,从而进入到项目上线准备阶段。

虽然前来借款的客户很多,但被安宜投否掉的客户也多,马光介绍到,安宜投拒绝掉的客户是线上看到项目数量的3-5倍。他反复强调,不能为了扩大交易额而降低项目的风险偏好。

马光非常注重风控流程上合作机构的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安宜投正通过机制构建,让各参与方形成相互咬合和监督,从而降低某一环节出错给投资人带来损失的概率。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