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聚焦自贸区改革与人民币的国际视野

聚焦自贸区改革与人民币的国际视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4月13日17:55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上海市金融学会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隆重举行“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5春”。本次会议主题为“自贸区改革与人民币的国际视野”。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4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上海市金融学会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隆重举行“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5春”。本次会议主题为“自贸区改革与人民币的国际视野”。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负责人、跨境人民币业务部副主任施俐娅,中国人民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华宝证券董事长陈林,台湾永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长张晋源,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国旺,上海期货交易所首席金融工程专家张惠岩,上海复兴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伟军、意大利人民银行首席代表姜洋,秋实财富董事长张秋林,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院长助理王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所长助理宋科等60余位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贲圣林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负责人题为“上海自贸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与思考”的演讲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外币后本币”的战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市场基础较为成熟,步伐相对较快。目前,只剩下一年期以内的小额外币(等值300万美元及以下)存款利率没有放开。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根据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安排和自贸区基础条件成熟程度,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自贸区先行先试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作为实现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三步走”改革(先自贸区、后上海、再全国)的第一步。目前,试点实现了“平稳过渡、自我定价”的预期政策目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意识增强,市场秩序自律机制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完善,监管体系严密有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2014年6月27日,试点范围由自贸区扩大到上海市,市场波澜不惊,成功完成“三步走”的第二步。

赵锡军教授在点评中指出,由于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较大难度,在海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虽然没有逐步试点推广,但仍然是以逐步放松的方式实现。作为利率市场化的试点,上海自贸区外汇利率市场化的探索已经较为成功。但对于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如何确定合适的窗口,同时也应该精细准备、审慎推进、管理合力,才能减小改革过程中的风险。

施琍娅副主任发表了题为“从RMB到CNY” 的主题演讲,她指出,人民币正在经历从RMB到CNY的过程,即从境内使用到境内外均可使用。人民币由于历史原因过去主要限制在国内使用,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将人民币的职能常态化,人民币的使用从境内推向境外。人民币的境内外使用主要有两个转变方向:一是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二是推动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即广泛用于国际计价并在国际主要外汇市场中进行交易。此外,施主任还阐述了上海自由贸易区金融改革开放中的政策定位:支持实验区实体经济在更高平台上参与国际竞争,配合实验区贸易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验区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政策安排包括简化类和扩大类。投融资便利化有三大实践方向:首先是自由贸易账户,这套账户体系为投融资汇兑提供了便利;第二是境内要素市场双向开放,境外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的资金可兑换;第三是跨境融资的便利化。

涂永红教授在点评中提到,对于离岸市场,一方面我们需要为其提供可增值的好产品,另一方面也需要为离岸市场提供更好的衍生产品市场和境内资本市场可投资标的。未来SWIFT和BIS统计数据将是决定人民币能否进入SDR的重要因素。中国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尤其在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能在其他自贸区甚至更多地区推广,中国将可以在未来更快的实现资本可兑换。

在互动讨论阶段,与会嘉宾围绕“自贸区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等热门话题进行了讨论。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