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人民币全球使用排名及占比出现新变化

人民币全球使用排名及占比出现新变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4月02日21:38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根据人民币在SWIFT体系内的排名特点,人民币在SWIFT使用量在上升过程中会出现周期性的先降后升。短期内人民币再次超越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将是大概率事件。

巴晴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研究员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报告显示,2月份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全球排名及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由第五位下降至第七位,市场占有率1.81%,较1月份市场占有率2.06%下降0.25个百分点,位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之后。

根据人民币在SWIFT体系内的排名特点,人民币在SWIFT使用量在上升过程中会出现周期性的先降后升。同样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间,人民币也是先出现大幅上升,在全球支付货币排名创下具有象征意义进展,由多月排名12位一跃跻身十大最常用的付款货币,成为名列第七的世界支付货币。随后于农历新年期间出现下降,但很快在3月时重回第七大全球支付货币的地位。对比此次人民币全球排名的回落情形,虽同为第七位排名,但从市占率指标看,人民币已大幅上升至1.81%,较2014年全年平均水平1.57%有明显增长,说明人民币在全球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使用比例有实际意义上较大幅度扩大,对后续人民币排名的稳定上升形成较大支持。

短期内人民币再次超越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将是大概率事件。瑞士法郎今次排名位列第五应属短期现象。回顾2014年,该货币市占率基本保持在1.36%左右。使用占比出现的大幅弹升,应与近期瑞士央行政策变化及瑞郎汇率波动有较大关系,其排名及支付使用量能否持续保持高位或缺乏相应动力。而排名居前的另一货币加元,其2014年市占率均值在1.78%,本月市占率为1.82%,显示出加元作为全球使用货币,其市场份额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在1.80%水平。相比之下,本月人民币市占率为1.81%,已与加元平均用量不相上下,如若按照近三个月(2014.11-2015.1)市占率均值计算,人民币则已高达2.03%,大大超越加元的一贯平均使用水平。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金融体系内重要性日益显著,而SWIFT排名背后所对应的人民币跨国交易模式、资金循环过程和潜在发展动力,是市场和政府更为关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除了从政府层面、央行合作、亚投行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自上而下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市场自发形成趋势来看,亚太地区,特别是非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兴经济体、能源输出经济体、以及“一带一路”辐射带内经济体将是下一步推动人民币全球使用的新动力。SWIFT的近期统计结果表明,尽管目前支持人民币全球使用的,以香港、伦敦、新加坡等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为主,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南韩、中东、澳洲等亚太国家的人民币支付比例已日益显著,这些国家在向中国及香港付款时,超过10%支付以人民币进行,跨越“人民币之河”门坎。

(“跨越人民币之河”的10%门坎由SWIFT 制定,用以计算向中国及香港地区人民币付款的价值相对其他货币比重的重要标准,此标准显示了“过河”国家的人民币应用水平。)

从发展前景来看,这些国家或是与中国有大规模的双边贸易,如南韩、马来西亚;或是主要能源合作国家,如中东、澳洲。目前中国与这些国家在能源、金融、跨境投资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尤其在亚投行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以目前亚投行资本规模的10%计算,将可能在“一带一路”辐射带内每年至少产生1000亿元以上的人民币对外投资规模;在中国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主要的能源品采购中,亦可尝试以人民币作为能源计价货币的可行性。通过基础建设、对外投资及大宗商品能源采购推动人民币全球使用,将大大推升未来数年内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贸易投资及价值储备货币中的排名和地位。

在此背景下,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也可以得到增强。尽管根据SWIFT统计,香港以外的离岸国家所占份额已逐渐升至25%,但香港所占份额仍属全球之冠,占比超过70%。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人民币清算平台,香港已经与上文所提到的极具发展潜力的人民币市场,如马来西亚、澳洲、台湾等地区搭建了合作管道,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人民币清算服务的最核心市场。

香港还将在未来数年内陆续建更多“互联互通”平台,打通香港与中国的债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基金投资等几个重要类别的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人民币投融资交易平台。如以此为基础,香港与亚太主要能源国家、“一带一路”辐射带内的经济体将构建广泛的贸易联系与交错的投资合作网络,巩固香港在人民币全球使用及区域战略合作中的角色。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