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存款保险条例落地 对货币供给影响有限

存款保险条例落地 对货币供给影响有限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4月01日08:35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存款保险基金中存放央行的比例应该很小,这意味着银行缴纳的保险金的大部分不会变成央行基础货币的回笼,因而对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影响不大。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预防个别银行的问题蔓延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所具有的事前监督机制也能够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度。这都能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创造条件。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徐高

国务院正式公布存款保险条例。3月3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工作。缴纳存款保险的机构包括境内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范围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不包括同业存款和部分其它存款。存款保险实施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而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金融机构每6个月缴纳一次保费。

存款保险保费缴纳对货币供给影响有限。按照《条例》的规定,存款保险基金“遵循安全、流动、保值增值的原则”来运用资金。运用方式包括存放央行,投资政府债券、央票以及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由于资金存放央行收益非常有限,超额准备金年化收益率仅为0.72%,远远低于安全性相近的国债的收益率,所以基金中存放央行的比例应该很小。这意味着银行缴纳的保险金的大部分不会变成央行基础货币的回笼,因而对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影响不大。

《存款保险条例》的落地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扫清了又一个障碍。事实上,在《条例》出台之前,我国也有存款保险制度。只不过,那是个隐性的存款保险——多年来的经验让我国储户相信国家会保障银行存款的安全。但隐性存款保险下,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之间的边界模糊,导致国家信用对金融产品形成了过度覆盖,催生了“刚性兑付”得现象。这改变了一些金融资产的风险属性,扰乱了金融价格体系。《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意味着国家信用边界的明晰。有利于“刚性兑付”的打破,以及金融价格体系的理顺。

利率市场化或快速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利率市场化推行的必备条件。当前贷款利率已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也放开至基准利率1.3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中表示可能于年内完全放开存款利率限制。从国际经验来看,当存贷款利率自由化之后,银行之间竞争将会加剧,对风险资产追逐的动力也会上升,从而恶化银行资产的质量。这时,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预防个别银行的问题蔓延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所具有的事前监督机制也能够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度。这都能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创造条件。

从长远来看,显性存款保险有利于刚性兑付的打破,从而有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虽然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银行需要交纳保费,但费率应该不高(国际上一般在万分之五左右)。因此,银行的客户不会明显感受到保费的转嫁。而更为重要的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为打破刚性兑付创造了制度基础,将有利于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资金有望从利率不敏感的低效率部门逐步退出,而优质企业将获得更为充足的资金供应,从而在长期内整体社会融资的成本。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注明来源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