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国际货币的全球分布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国际货币的全球分布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3月17日10:01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出国和流入国的双边投资额,以及货币流出国对流入国的贸易额占货币流出国自身贸易总额的比重,能够扩大国际货币在流入国的流通和使用范围,从而显著地增加国际货币在当地的交易比重。

国际货币的全球分布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何青 王芳 郭俊杰 庄太量

【摘要】利用1995-2013年间世界主要货币的全球交易分布数据,本文采用重力模型对影响国际货币的地区分布的决定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入国和流出国之间的贸易和资本往来、流入国的经济规模和法律体系,以及两国是否使用共同语言对于国际货币的地区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地理距离的作用则不显著。进一步而言,国际货币更集中分布于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等)。依据重力模型的分析结果,本文构造和模拟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全球分布情况,对当前人民币走出去的战略提出了富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货币全球分布;重力模型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3年12月,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信用证及付款)的市场份额已达到8.66%,超越欧元的6.64%,跃居全球第二。国际清算银行(BIS)2013年统计的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也首次进入全球前十。然而,与世界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依然较低。截至2012年第4季度,美元的国际化指数为52.34,欧元为23.6,日元为4.46,英镑为3.98,均远远高于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人民币仅为0.87)。从人民币的境外使用程度来看,目前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主要集中于贸易计价结算,但在金融交易以及国际储备货币中,人民币的使用程度仍然很低。而即使是计价结算功能,人民币更多的还是扮演着一种地区性货币的角色。当前,人民币的离岸市场清算主要分布在香港(63.7%)、新加坡(7.6%)、中国台湾(2.5%)、日本(2.4%)等亚洲地区。同时,由于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国际市场交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距离成熟的国际货币尚存在颇大的差距。

所谓国际货币,就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并且发挥交换支付手段功能、计价单位功能以及价值储藏功能的货币。一般而言,一种成熟的国际货币在全球各主要地区应该有着合理的分布,是该地区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货币。然而,对于国际货币的地区分布问题,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的分析。Cohen (1996b)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对货币的流通区域(domain of currency)进行了较为定性的分析,认为市场因素才是货币流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因素,都可能产生国际货币的地区分布差异。但是,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到底如何,以及具体通过什么机制影响国际货币的分布呢?到底市场的力量如何导致了这种国际货币的分布差异的形成?回答这些问题不仅能从理论上解释国际货币区域分布的差距,也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和离岸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来看,跨境贸易结算、跨境投融资以及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等多方面的措施,促使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流通和使用范围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在未来,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完善人民币“走出去”战略,实现人民币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合理的分布,将是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战略。

为了研究国际货币区域分布的决定因素,本文收集了1995-2013 年间世界主要货币的全球交易分布数据,采用重力模型(gravity model)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得出了影响国际货币分布的模型和重要因素(如双边贸易和投资、流入国的经济规模等),并通过该模型模拟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全球地区分布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出国和流入国的双边投资额,以及货币流出国对流入国的贸易额占货币流出国自身贸易总额的比重,能够扩大国际货币在流入国的流通和使用范围,从而显著地增加国际货币在当地的交易比重。与此同时,货币流入国的经济规模(如人口总量、人均GDP)对国际货币在流入国的交易比重有着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制度和文化因素,如货币流入国的法律体系以及两国之间是否使用共同语言,对于国际货币的地区分布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在给定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如果货币流入国使用英美法系,或者货币流出国和流入国使用共同语言,那么国际货币在流入国的交易比重很可能会相应地提高。根据模型估算的人民币地区分布的情况,本文建议应该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在英国、美国等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通过发展完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丰富和发展海外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以及完善人民币海外清算结算系统,从而完善人民币的地区分布,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本文的安排如下,第二部总结与国际货币流通、分布相关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假设;第三部分,讨论计量模型、变量的选择和数据;第四部分是计量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是人民币地区分布的模拟;第六部分是本文的总结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国际货币评论》2015年第2、3合刊总第29期.pdf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14 年度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IMI14&ZD07)、工作论文(编号IMI Working Papers No.1419)

何青,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副主任

王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

庄太量,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

数据源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世界贸易格局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