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如何把握?

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如何把握?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3月17日08:11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的汇率变化,是更加符合汇率市场化的要求,不是强化政府的干预,而是加快削弱和解除政府干预,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是增强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工程中市场的判断和选择的结果,其它国家由此而指责中国,甚至采取措施反制中国,都是毫无道理的。

王永利 中国银行资深研究员

2014年4季度以来,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呈现大幅度的上升态势,而人民币一方面对美元出现贬值的态势,另一方面对其他主要货币则保持明显的上升态势,成为这一段时间以来当之无愧的“第二强货币”(央行副行长易纲语)。这其中,除了经济发展态势的不同外,主要是因为人民币汇率的确定,尽管与一揽子货币进行挂钩,但最主要的仍是与美元挂钩。

同时,我国对人民币汇率仍实行有控制的浮动管理(每天外汇交易市场即期交易价格偏离中间价的限度,从原来不能超过1%扩大到2%)。这种态势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最近十多年以来人民币对所有主要货币保持升值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明显低于中国大陆市场。这进一步影响到境内外市场主体对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的偏好及兑换行为:社会上将美元结成人民币的意愿减弱,而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意愿增强,金融机构吸收的外汇存款快速扩张;更多的人购买外汇出境旅游、购物,不仅享受货物本身的价差,而且享受货币汇兑的收益(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出境旅游人数已经突破1亿人次,购物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而且2015年的势头更明显);也有不少原来借有美元债务(利率低于人民币,且可享受人民币升值好处)的企业或机构,在面对近期美元升值,并且美元加息可能性增强的情况,急于用人民币购汇归还美元债务,或者举借利率更低且呈现贬值态势的欧元日元等债务,偿还美元债务;甚至更有机构或个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境内外套汇交易,如在中国大陆购买外汇,到境外出售外汇;或者通过虚假贸易、交易或虚假价格等从中国境内套取外汇。这造成中国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由原来的不断扩张,转变成为自2014年4季度开始的明显下降态势(国家外汇储备也相应下降),并进一步造成基础货币投放的收缩,形成内生性(源头型)通货紧缩局面,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造成更深刻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进入2015年3月份,尽管此前央行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连续2次降息、一次降准,并采取大规模的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但整个市场态势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到3月13日,美元指数突破100,人民币跟随美元进一步加大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这使得人民币汇率问题更加突出,相关争论更加激烈,汇率政策如何把握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十分重要的课题。

实际上,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更加融入国际化大潮流(更加开放),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兑换和流动也就更加方便和广泛,人民币的汇率(价格)也就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影戏和调节,市场同样将在不同货币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果央行确定的汇率水平与国际市场的主流判断发生明显偏离,就必然会引发国际市场的套利行为,迫使央行的汇率水平逐步与市场主流与其靠近:在央行确定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情况下,就会吸引大量外汇流入中国,如果央行不相应购买外汇,就会使市场上人民币汇率急速升值。如果央行相应大量购买外汇(形成其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就会相应投放基础货币,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进而迫使央行采取措施回笼货币(如大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央行确定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情况下,就会吸引社会上大量购买外汇甚至大量外流,如果央行不相应出售外汇,则人民币汇率就会急速贬值。如果央行满足市场外汇需求,就会造成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快速下滑,形成通货紧缩压力。无论央行确定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明显低于或高于市场预期,其干预的程度越强,二者并轨的周期越长,则央行付出的成本就会越大,而央行付出的成本最终将转嫁到全社会。因此,比较好的选择,仍是尽可能放开汇率管制和干预,增强汇率市场化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市场套利或投机行为,降低央行和全社会的成本。

可以肯定的是,与外汇大量流入,人民币出现明显升值态势的情况下,央行采取措施抑制人民币汇率快速上升(主要是购汇),相应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的局面相比较,在外汇大量流出,人民币出现明显贬值的情况下,央行采取措施抑制人民币快速贬值(主要是售汇),相应收缩基础货币投放,需要采取措施抑制通货紧缩的局面,央行将面临的挑战和难度要严峻的多得多:在外汇大量流入时,往往伴随着经济金融的繁荣局面,整个社会环境更趋乐观,央行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和工具也非常丰富,如提高基准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货币市场操作加大货币回笼等;而在外汇大量流出时,往往伴随着经济金融收缩的局面,经济金融乃至社会问题会集中暴露、矛盾会更加突出,而央行抑制通货紧缩的措施和工具远没有抑制通货膨胀那么丰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状态,货币政策最常用的利率工具已经宣告基本失灵,央行被迫采取打破传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由央行直接出面购买国债等金融资产,向社会注入流动性,但其效果并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对后一种局面的出现,央行要更加警惕,并做好快速行动准备,有效加以应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比较合理的选择应该是: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包括尽快放宽人民币汇率每天浮动的控制范围,如尽快放宽到每日浮动不超过3%,并根据市场汇率走势进一步放宽,直到解除限制;根据中国在贸易和资本项下各种主要货币占比的基本情况,进一步调整人民币汇率与主要货币一揽子挂钩的比例,挂钩比例与人民币汇率指数应尽可能向社会公开,增强透明度。

采取上述措施,有可能使人民币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贬值,但却可能缩短央行的干预汇率与市场预期并轨的周期,反而会减少市场套利的空间和央行出售外汇的规模,减轻通货紧缩的压力,并使央行获得更大的汇兑收益。

当然,有人非常担心人民币短期内快速贬值,可能会进一步损伤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甚至造成人民币的崩盘,造成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的外汇流出,进一步威胁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形象,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实际上是对市场判断能力的严重误解,也是对央行或政府控制能力的错误估计。实际上,国际社会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水平都会形成市场的主流判断和预期(这其中也包括了各国央行或政府干预市场汇率的能力),各国央行和政府的干预可能延迟这种市场预期的实现,但很难明显改变市场主流预期。因此,放开对市场汇率的干预,可能加快干预汇率向市场预期的靠拢,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头”现象,但并不会因此而造成市场预期的崩盘,不会对国家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除非实际问题真的非常严重。而一旦汇率符合市场预期,其投机炒作的空间就会减少,人民币汇率就会相对稳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不会受到冲击,反而会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有人可能担心,人民币汇率如果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有可能激化与美国的矛盾,并可能造成更多国家采取措施压低本国货币汇率,进而引发国际间货币贬值的恶性循环乃至货币战争。对此要理直气壮地声明,中国的汇率变化,是更加符合汇率市场化的要求,不是强化政府的干预,而是加快削弱和解除政府干预,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是增强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工程中市场的判断和选择的结果,其它国家由此而指责中国,甚至采取措施反制中国,都是毫无道理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明确和严格遵守国际规则,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中国将更加尊重市场选择,而不会刻意追求货币贬值,将更好地体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