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3月13日09:18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卢布之间的关系,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尊重市场主体的货币选择,不一定特别强调在双边贸易、投融资活动中取代美元或其他主要货币,以降低不必要的摩擦。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在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前,美国推出了新丝绸之路战略,俄罗斯倡导亚欧合作模式,欧盟提出构建欧洲与中亚的战略联盟,一场大国的博弈已经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遇到严峻的挑战。

第一,与美国捍卫美元形成正面冲突。人民币在丝路沿线国家扩大使用,加入到石油等大宗商品的计价结算行列,无疑是动了美国人的奶酪。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不仅给美国带来不菲的铸币税,还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具有强大的外部性,对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管理都有约束力。人民币在中亚、中东地区逐步替代美元,削弱了美元的国际货币权利和美国的政治影响力,美国绝对不会轻易接受这样的现实,必然会运用一系列“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来分化瓦解中国的盟友,很可能通过政府施压、国际清算支付体系和金融市场投机等多个渠道,遏制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增加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成本和风险,排挤、打压人民币,动摇市场信心,阻挡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第二,我国商品、金融期货市场不发达,难以实现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石油、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定价有一套十分复杂的系统,实体经济的供求关系、大国货币政策、国际游资对价格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而且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有很强的引领作用。例如,石油期货价格主要不是由实际的石油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际流动性和金融投机力量决定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不同的价格决定机制。中国虽然已经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在石油现货市场有一定的定价权,但是中国的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还没有建立高度国际化的商品期货市场。如果中国不能尽快建立起包括石油、黄金、粮食、矿产品在内的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期货市场,不能建立高效的远期价格引导平台,中国就很难真正掌握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第三,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较低。由于受到严格监管、资本管制、国外市场壁垒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明显落后于工商企业。而且,走出去的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少数欧美国家,丝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数量极少,使得丝路经济带建设缺乏足够的金融机构的支撑,意味着人民币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缺乏有力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宗教文化差异大。由于存在语言障碍,文化交流不多,中国公民对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的丝路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知之甚少。这使得双边经贸合作及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例如,一些阿拉伯国家的金融模式具有特殊性,借贷双方可以参与投资和合作共赢,但不能收利息,这与中国的金融模式相差甚远。此外,中亚地区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很多经济纠纷不是通过法律而是依赖宗教、、习俗、政治手段来解决,这与我国倡导的依靠法律来进行社会治理、处理经济纠纷也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尽快熟悉和掌握这些国家的游戏规则,人民币国际化就会面临较大的文化冲突,难以达到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