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3月13日09:18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卢布之间的关系,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尊重市场主体的货币选择,不一定特别强调在双边贸易、投融资活动中取代美元或其他主要货币,以降低不必要的摩擦。

涂永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其沿线的中东和中亚是东亚和西欧经济圈之间极具发展潜力的洼地,也是全球能源基地和现代经济巨头的必争之地。要防止未来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压缩,中国必须有所作为。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年在亚信峰会、APEC峰会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理念得到沿线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是在美国主导的TTIP和TPP模式之外,由中国开启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区域化模式。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开篇布局和实质性进展,人民币国际化必将获得重大机遇,在亚洲区域使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予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构建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向西拓展国际空间的伟大战略。将西部通道打开,面向中亚、阿拉伯半岛和欧洲市场发展经济,西部地区以往从东部出境的高成本劣势就会转化为从西部出境的成本优势,市场的力量将推动产业西移,西部地区具有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旦与大规模资本流入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有利于打破中国经济发展失衡的瓶颈,缩小东西部差距,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以道路相通为基础,以双边贸易为重点,以能源、产业、科技园区为依托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和货币流通,这就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一,开启能源、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页岩气革命以及墨西哥湾石油开采改变了全球能源版图,美国加入到石油输出国行列,中国因此成为最大石油进口国。世界能源市场格局的这一重大变化,有利于中国从俄罗斯、中亚、伊朗获得发展所需的能源,在全球能源价格下行的背景下,增加了中国获得石油定价权的机率。此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为人民币中长期升值提供了经济基础,以中国为主要市场,为了降低收入的波动性,丝路沿线石油出口国主观上也有使用人民币替代美元进行能源交易的内在动机。同理,面向中国市场的棉花、农产品和矿产品,人民币计价结算也是理性的选择。

第二,提高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交易中的份额。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原因,中亚各国经济发展落后,突出表现为资本短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源开发能力低下,产业结构不平衡。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资金供给方面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有可能依托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自贸区,建立以人民币贷款、直接投资为主的丝路经济带建设融资体系,扩大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使用范围。

第三,扩大货币互换范围与规模。基于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增长,市场对人民币流动性的需求增加,这将促使更多的丝绸之路国家与我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提高人民币的官方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央行之间不断扩大的货币互换可强化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功能,以及双边货币信息沟通与政策协调的纽带。

第四,改善人民币离岸市场布局。拥有发达的全球离岸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重要标志。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布局不尽合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资本流动和金融需求必将推动欧洲、中亚、南亚、中东地区出现人民币离岸市场,这有利于形成人民币使用便捷的网络效应。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