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央行降准迅猛超预期 专家热议降息预期

央行降准迅猛超预期 专家热议降息预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2月05日16:30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自2月5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市场人士针对央行降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分析。有分析认为,此次降准之后,继续降准降息的概率相比之前明显上升。但也有分析认为,降息会缩窄银行的利差,就不足以让银行补充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降息的空间有限。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中国人民银行4日决定,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措施。自周四(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新闻稿称,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

此次降准的用意是对冲经济增速的下滑,以及资本的外流。我们预计今年1月份的CPI会下滑到1%左右,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明显的通缩压力,以及较为疲弱的经济增速,应该是促使央行推出此次降准的主要原因。而去年12月以来资本的持续流出,也要求央行投放流动性来加以对冲。

此次降准早于我们的预期。央行降准的理由当然充分。但这一举措与央行近期货币政策操作思路并不连贯,显得有些突兀。从去年11月降息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势就显得相当“中性”,放任了资金价格的明显攀升。就在上周,央行做的7天和28天正回购利率还分别处在3.85%和4.80%这样相当高的水平。应该说,过去一个多月的货币政策操作并没有传递出“宽松”的意味。这让我们之前相信,央行会采取“相机抉择”的策略,等到3月份看到1、2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之后再做重大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此次降准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此次降准之后,继续降准降息的概率相比之前明显上升,利好资本市场。近一个月来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已经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资本市场内宽松货币的预期。但从此次降准来看,政府内部的政策博弈中,对增长下滑的担忧正在压倒对宽松货币副作用的警惕。这意味着进一步降准降息概率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更会把经济增长的坏消息视为货币放松的先兆,从而解读为资本市场的好消息。

MFI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江勋:

降准力度超预期。基础货币缺口是比较大,如何解决这个缺口?在人民币国际化第一的框架下,缺口长期存在,资本外流的压力与货币紧缩会形成恶性循环,要对冲则只有超预期对冲。财政政策已被逼入动惮不得之境地,货币政策不得不响应,以防止经济塌方;

为何不降息?降息对银行压力甚大,且有11.28前车之鉴,效果有待观察。可见,目前延缓系统风险意图非常强烈。这个决策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而没有明显干预的时候推出来,说明决策层并不怎么担忧汇率风险,或者说,可以暂时把汇率风险放在次要位置。

这个决策可能是方向性的,拉开货币政策空间而为改革撑出时间。但拉出的空间并不是经济刺激空间的,而是风险缓释空间。至于有无效果?不可高看,市场情绪的刺激比经济刺激强烈。痛苦的去库存及地方投资动能的大幅衰退,很难通过货币政策去对冲。除非地方债问题上中央做进一步的让步。不能对中央放弃结构调整抱过高期望。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

此次降准力度超出预期,粗略估算,释放的流动性可达6000亿人民币。

降准的目的是对冲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缓解流动性紧张局面,并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信贷资源,刺激信贷流向实体经济。受此影响,预计可明显缓和春节前的时点性资金紧张,回购利率紧绷局面有望好转;债券市场利率有望启动一波下行,有利于降低发债企业的融资成本,票据市场利率也将受到带动,但能否传导到银行理财收益率及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则需要观察;而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效果,则可能低于预期,在信用风险出现明显好转前,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难以显着上升,此前银行信贷低于预期并非无贷款可放,而是主动提高贷款标准收缩规模,因此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更有可能涌向货币和债券市场;对城商行和涉农机构额外降准,除落实中央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外,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可能与上述机构不良快速上升有关。

对即期汇率的影响尚不明朗,关键看后续央行中间价的制定,仍维持区间波动的判断,但考虑到境内人民币与美元利差有望收窄,境内美元远期升水有望出现一定幅度回落。

当前时点降准,导致短期降息的可能性显着下降,但降准不能替代降息,特别是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降息的作用更佳,因此我们预期节后降息的步伐将会跟上。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

2014年四季度至今外汇占款低增甚至负增长,显示存准率下调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此次降准释放约6000亿元流动性,补充基础货币缺口。

本次下调存准率意在稳定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低位企稳,释放稳增长的信号。

我们一直强调货币政策不会受制于近期人民币的波动,央行希望在货币政策有效性、汇率浮动和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欧美货币政策分化带来的美元强势压低大宗商品价格,抑制通胀水平,也增加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和必要性。

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年内可能降息一次,降准二至三次。

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

首先是测算,此次降准预计释放资金6000亿左右,提升上市银行15年息差2bps,提升上市银行2015年净利润1.3%。

注意本次降准两个细节:1)时点超预期,印证了我们对降息降准时点的一贯判断,市场没有普遍预期之时,就是可能性最大之时,政策宽松的大方向明确,近期普遍流传的清理之后再放水的观点不攻自破。2)对农发行额外降准4个百分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既是全面宽松之上的定向宽松之举,也是管理层决心和力度的显现。

本次降准,不仅仅是利好兑现,更不是银行股获利了结的出货时刻,而是今年银行股一扫低迷、重新确立上升趋势的开端,因为:1)政策宽松大方向明确,以居民大类资产重新配置为背景、以银行理财资金通过配资入市为手段的增量资金入市趋势得到强化。2)银行板块的巨大资金容量是增量资金的最佳选择标的。3)14年底公募基金9.4%的银行持仓已在1月下降了很多,目前机构银行仓位并不高。4)截至今天收盘,A股银行板块15年PB已降至0.9倍,只要没有经济崩盘预期,银行估值长期破净就是不合理。

再次提醒最近流行的错误逻辑:通过银行理财渠道入市的增量资金大方向未变,节奏有所控制、杠杆更审慎有利于长期的可持续性。银行理财资金通过配资进行权益类投资,是基于银行理财高收益运用渠道改变这一大背景的客观要求,而不仅仅是因为股市在涨。

民生证券宏观组:

过高的准备金为了对冲外汇占款流入,当外汇占款收缩,预计全年外汇占款零增长,维持现有的准备金率必要性下降。外汇占款零增长假设下基础货币缺口约3万亿,这意味着降准不会只出现一次。

全球央行大放水,汇率压力减轻,中国货币政策焦点转为汇率利率双高企对经济的紧缩作用。

降息降准配合进行,结合近期基建项目上马,反映中央稳增长和缓释存量债务风险意图。

不能机械看待降准与货币乘数的关系,降准后经济不一定能立即改善。降准提升货币乘数的前提是银行提供信用意愿增强,经济还有下行压力,银行风险偏好收缩趋势难改,降准对货币创造和经济刺激力度有限。

这是一个全球大放水时代,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依旧宽松,降准降息psl将轮番上阵。经济增长动力不强,资产价格受益于货币宽松,股债双牛有望延续。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研究员张仕元:

央行的立春礼物。央行普遍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点,并对涉农及小微贷款机构存准降0.5个点,对农发行降4个百分点。在大家预期范围内,只是从开始的1月预期到3月,央行就选中间;配合今天公布的城镇化试点政策,我们认为是在走出去遭遇黑天鹅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稳经济的重要举措。对大盘有利,大金融包括地产也受益;买入金融地产及消费板块。市场将形成跨年度行情,挑战前期高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

全面降准有其必要性,现在对资金需求还是很大的,在资金供求关系中需求很大但供给不足,现在的政策单调利率是不够的,调了名义利率,实际利率还是会上去,因为经济学还是供求决定的,资金供不应求,就意味着资金短缺,资金短缺就一定会涨价。所以,把存款利率由3%调到2.75%,贷款利率由6%调到5.6%,分别下降0.25和0.4个百分点,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在存准率数量关系没有变的情况下调整资金价格,效应不是很明显,实际利率是提高的。

此外,从企业成本来讲仍然偏高,加之中国去年开始资本的流出大于资本的流入,部分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很高,央行的成本是会增加的,从它的资产负债表、提取资产的有效性来讲,有这个条件来实施全面降准。

同时中国需要出口动力,要相对提高由货币竞争力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提高,通过全面降准调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市场预期,可以适当让人民币多一点贬值的压力,这样可以促进出口。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

一季度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和物价涨幅可能进一步回落,构成此时降准的主要逻辑起点,可以说降准正当其时。稳增长是今年首要任务,但PMI等先行指标反映,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货币政策需要有所作为。PPI连续34个月为负,CPI连续2个月小于1.5%,宜适当放松货币,防范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

近期欧版QE、澳洲等相继降息,人民币对其货币有升值压力,不利于我国维持出口竞争力,有必要跟随宽松货币应对。

下周24只新股上市,冻结资金数万亿元,构成降准时点选择的短期理由。

对满足小微、三农贷款比例标准的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额外降准,主要考虑在定向调控以支持薄弱环节,促进银行间公平竞争;对农发行大幅降准,则在于配合其改革,加大支农力度。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李刘阳:

市场对降准的预期一直有,就是今天这个时点觉得有点提前了。因为之前央行重启逆回购,还有MLF之类的,让大家觉得可以拖到春节后。

对于降准的原因,主要是对冲人民币贬值压力下的资本外流。当然,结构性的降准,也体现了对小微、三农这类的支持。

另一个大的政策手段—降息,未来也会有。因为目前通胀率太低,出于稳定实际利率角度,也有这个需求。时点上可能要结合1、2月份的经济情况再看了。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我认为全年可能降息一次;即便是不考虑流动性,准备金率也需要下调,预计全年降准三次左右,定向政策也会被更多地、大规模地使用。

央行这两年做得很好,货币供应量一直维持在目标以下,可以说央行在调控量上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但目前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已经不能单纯靠降息来解决,因为降息会缩窄银行的利差,就不足以让银行补充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降息的空间有限。只有加大量的供应。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闫敏:

目前整个宏观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去年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为近年来较低,房地产投资逐级下行,由于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也难以企稳。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目前生产和投资的资金面还是比较紧的,此次降准的目的使流动的资金更加充裕。

降准将使更多的资金流入到经济领域,但上次降息后很多资金流入到股市和资本市场,并非降准降息要达到的目的。目前小微企业是真正决定市场活力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最重要作用的经济主体,但小微企业等到的资金支持并不是非常充裕。因此此次降准采取普降加之定向降准的方式,更加体现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宏观分析师曹阳:

从全球市场来看,年初以来瑞士、挪威、新加坡等9国采取了降息,欧央行推出万亿QE,显示各国货币政策“再宽松”加码,中国降准只是一种跟随;1月PMI延续回落显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使货币政策有放松的必要;外汇占款流入延续放缓需要降准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相比MLF和逆回购,政策信号更加清晰;降准对于提高货币乘数也有帮助,拉动信贷扩张、亦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压低银行间市场利率。当然对实体经济而言,银行风险偏好回升程度需要观察,这一时点选择降准也增加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

应该说央行此举是顺应了市场对降准的预期,原本是纠结在时间结点上,到底是春节前还是两会前。此次靴子落地也说明央行做了正确的选择。因为从各方原因看降准是必然的,其原因包括目前物价水平较低,同时国际上诸多国家都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大环境下也逼迫中国必须顺应这种潮流。

此外,昨日公布的去年四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也显示大规模资金外流,外汇占款减少,也为减准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通过此举可以有效释放可贷资金量,释放流动性,同时对引导资金成本下行的市场预期发出明确信号。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