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欧洲推QE美元强势回归 人民币是否扛得住

欧洲推QE美元强势回归 人民币是否扛得住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1月31日20:23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国际外汇市场风波不断,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也有所加剧。专家和市场人士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趋势,但对本轮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走势的持续时间和目标位持不同看法。有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贬值很可能会持续到今年6月左右,贬值目标位会到达6.4左右。

作者李滨彬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自1月22日欧洲央行推出QE一周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震荡走低,一度连续四天逼近跌停水平。面对美元强势回归,欧元走弱,人民币是否会进入贬值通道?专家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趋势,但对本轮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走势的持续时间和目标位持不同看法。

本月,国际外汇市场风波不断,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也有所加剧。其中,由于美元指数的强劲走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下行,而人民币兑欧元则大幅上涨。

1月22日,欧洲央行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1月26日,人民币即期汇率最低跌至6.2569元,为8个月来的最低位。在1月最后一周,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四个交易日盘中逼近跌停位。1月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下跌0.75%,为连续三个月下跌。

而本周美元走出了强势行情,1月美元累计上涨5.01%,过去10年1月普涨的定律显然在今年得以延续。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接受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专访时表示,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人民币不能贬值太多,如果继续贬值会导致资本外逃,股市下跌,房地产低迷,百姓资产缩水,这样会引发恐慌。而且我国目前已经由贸易大国逐渐转型到资本输出大国。2014年中国第一次在资本输出上超过日本,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要求人民币必须成为强势货币。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在1400亿美元左右,高于利用外资的规模约200亿美元,意味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资本净输出国的行列。

房四海表示,目前人民币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浮动太大,央行会出手干预,而且会悄悄的干预。如果汇率波动太大,国家外汇管理局可以通过海外代理行或者国外的平台直接购买人民币出手干预汇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杨涛对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表示,人民币贬值趋势要一份为二来看,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但是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人民币兑欧元汇率是升值的。人民币近期波动是短期情况,整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没有支撑的基础。

杨涛表示,我国资本项目仍然顺差,今年整体来看经常项目的增幅仍然有上升趋势。虽然中国未来经济下滑趋势明显,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但未来中长期来看,无论国际收支双顺差,还是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减缓的可能性,都难以支撑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特别是实际有效汇率还是处于上升态势。人民币汇率可能会有贬值,但整体上还是在双向区间波动中保持稳定态势。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同样认为,首先应当明确人民币仅仅是兑美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则是显著上涨。媒体对此不加说明,容易导致误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经济增长预期显著不同,美国经济预期继续向好,中国经济预期继续探底。其次是市场对于人民银行流动性政策走势的猜测,认为央行可能会采取降准等措施来对冲欧洲央行的宽松措施,降低人民币对于欧元等非美元货币的升值压力,间接支持处于困难之中的出口。

王剑辉表示,鉴于中美经济实际走势并没有如此大的差别,人民币和美元的走势中长期来看也基本上相似,且美国经济在一季度也可能因周期或者天气原因出现波动,因此人民币不会持续兑美元贬值,预计上半年基本上在6.1-6.25之间波动。     

鉴于未来资本输出增加,经济结构改善,人民币整体上看是以升值为主。在国内一些地区的地方债或部分公司债务出现问题,或者影子银行等潜在风险局部爆发时,人民币当然也会阶段性走弱。  

中粮期货研究院副总监柳瑾则持不同观点,他不认同目前仍看多人民币或认为贬值已经趋于结束的观点。

柳瑾认为,人民币近期多次几乎跌停都预示着人民币贬值趋势事实已经发生,且并非贬值区间的尾声。

柳瑾表示,如果下列因素爆发,人民币会加速贬值,即:如果外汇占款持续减少,那么不排除春节前降准的操作。“这两天公布了增加了10%的新增贷款目标额度,照此计算,基础货币供应缺口增大,加大了降息和降准的概率。”

柳瑾进一步表示,这波人民币贬值并非短期就会结束的小波动,而是一波与2014年2月到6月贬值、6月至10月升值同级别的中期贬值,也就是央行反复提及的新常态:汇率双向波动中的一波。而人民币汇率均衡区间大约在6.0~6.4之间。根据全年经济走势、利率、原油价格等综合分析,这波贬值很可能会持续到今年6月左右,贬值的目标位会到达6.4左右。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