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货币市场 >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放松 实际利率下降可期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放松 实际利率下降可期

中国证券报2015年01月16日08:15分类:货币市场

核心提示:2015年,伴随经济增速放缓,货币增速放缓将成为金融“新常态”。需求低迷,通缩苗头显现,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仍有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年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次高,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长9.78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015年,伴随经济增速放缓,货币增速放缓将成为金融“新常态”。需求低迷,通缩苗头显现,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仍有空间。

首先,基础货币投放趋缓将成为201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新常态”。从2014年12月数据看,基础货币投放规模低于预期。一是因为在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推进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放缓、负债结构发生变化。金融脱媒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仍将是影响存款增速放缓的趋势性因素。二是近期资本市场景气度上升进一步分流了储蓄存款。三是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实施促使银行降低年末存款“冲时点”的冲动。此外,2014年外汇占款增速持续放缓,较2013年同期少增2万亿元左右,导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2015年,这几项因素依然存在。

从历史数据观察,M2增速通常高于GDP与CPI之和两到三个百分点。根据这一规律,2015年M2增速目标可能定在12%,较2013年进一步下降。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M2对于流动性的指示意义也在削弱。

其次,2014年全年数据显示融资需求仍然偏弱,引导实际利率下降、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仍有必要,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尽管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中长期信贷反弹超出预期,但主因可能是银行争搭地方融资平台“末班车”的效应,这种高增长可能不具备可持续性。近期新股密集发行,但银行间流动性并不紧张,显示整体融资需求仍然偏弱,衰退性宽松迹象显现。考虑到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以及经济增长仍要依靠投资拉动,2015年降息、降准仍有必要。

再次,控制化解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领域风险仍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各项监管政策出台与货币政策朝宽松方向发展可能并行。去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呈现“双升”态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考量。目前总体上看,我国金融运行平稳,金融风险总体上可控,但金融运行的变化往往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起初表现为苗头性、累积性的现象,一旦脆弱环节引爆,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2015年对金融领域风险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做好准备,这也是“稳增长”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