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货币市场 > 银行间市场延迟闭市重演 是心理冲击还是钱荒来袭

银行间市场延迟闭市重演 是心理冲击还是钱荒来袭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11月21日17:49分类:货币市场

核心提示:虽然央行一直不倾向于全面降息、降准等强政策来刺激经济,但若贷存比口径调整而需要降准正好可以顺势而为,且长期来看,以此释放长期流动性、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仍是提振实体经济的必要之举。

新华社记者马蓉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近日银行间债市流动性趋紧加剧,但近万亿的新股申购只是导火索。虽然央行一直不倾向于全面降息、降准等强政策来刺激经济,但若贷存比口径调整而需要降准正好可以顺势而为,且长期来看,以此释放长期流动性、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仍是提振实体经济的必要之举。

常态还是异常?

20日中国银行间债市流动性趋紧加剧,致使债市交易系统意外延迟30分钟闭市,且在收盘前仍有机构未能补足流动性缺口。21日上午11点,中国7天期回购利率上涨22个基点至3.4975%,创9月1日以来盘中最高。

新股申购日益临近使得市场流动性持续承压,但未见央行出手相助,加上500亿的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流动性紧张在所难免。

国泰君安研报数据显示,年内第六轮新股申购将于24日开始,共计将有11只新股发行,申购资金总量将达到9772亿,25日为冻结资金高峰,当日冻结资金量约9150亿。

记者观察到,今年6月IPO重启以来,五轮新股申购前期货币市场资金利率都出现了阶段性的上涨。而在这五轮申购中,后两次市场利率波幅明显较前三次收窄,走势也更加平稳,这主要与央行在此之前“量价同宽”有关。

图:今年前五轮新股申购时期货币市场利率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9月和10月,央行通过新创设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向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2695亿,期限3个月。而在9月18日和10月14日分别下调正回购利率20BP、10BP。而第四、第五轮新股发行的批文发放日分别为9月15日、10月15日。

但此次面对短期资金冲击,央行却颇显淡定,全周公开市场实现六周来的首度净投放,但仅百亿规模对缓解资金面实乃杯水车薪,且500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更可谓雪上加霜。

浦东发展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曹阳对记者表示,资金面的紧张态势或将持续到12月,后续资金面的缓解还需政策扶助。他并认为,新股申购导致的流动性抽紧只是表面原因;背后,将同业存款纳入存款范围带来的资金面冲击,以及年末两月财政存款下放或不及预期,才是市场恐慌心理的根源。

某券商宏观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可能会将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范围并伴随补缴法定准备金直接影响了大行资金的融出行为,导致市场资金供不应求。海通证券研报显示,20日当天除政策性机构保持常态,其他机构多已融入为主。

此外,海通证券观点认为,近几日资金吃紧的根源在于部分机构错配规模较大,稍有风吹草动便引起连锁反映,杠杆放大应为本次流动性紧张的主要原因。

央行终放水 后续又如何?

无论原因为何,流动性趋紧加剧已使机构焦头烂额,对央行扶助流动性仍抱有期待。

果不其然。21日中午有消息称,央行将向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兴业银行通过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提供约500亿元短期资金。

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央行通过微播发布消息:“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近日,受多只新股即将密集发行等因素影响,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和货币市场利率有所波动。需要时央行将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提供流动性支持。”

同时,央行官网公告显示,财政部将于25日(下周二)进行今年第十期国库定存招标,操作量600亿,期限3个月。1100亿的流动性投放虽然与近万亿的新股申购冻结资金相比仍有量级上的差异,但至少表明 “央妈还在” ,钱荒不会卷土重来。

那以后呢?

市场普遍认为,考虑到存贷比口径的调整对流动性的冲击,央行将继续MLF操作甚至降准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曹阳认为,央行将更青睐SLO、MLF等中短期定向操作工具,而为保证政策的公信力和可信性,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不大。

央行也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明确,过度“放水”不是万能药,“在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兼顾和应对的矛盾更多,既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

不过,中金公司观点认为,虽然央行一直不倾向于降息、降准等较强力度刺激政策来刺激经济,但若贷存比口径调整而需要降准正好可以顺势而为,否则货币市场利率的进一步走高,将使得前面的放松功亏一篑。

海通证券也预计,同业存款变称一般性存款或伴随补缴准备金,从而致使央行相应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会有四次下调。

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央行通过MLF投放的基础货币只能满足短期、季节性的货币需求,期限短、到期是否滚动的不确定性无法提高金融机构放贷支持实体经济,最终只能“体内循环”,使得流动性被固化。因此,长期来看,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提高风险偏好仍是必要之举。

有市场人士表示,当前中国的状况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外金融市场的情况类似:银行全面收贷,企业无法获得贷款。而美国通过QE等措施拉低市场利率、激活经济被证明是成功的。但同样采取量宽措施的欧洲和日本仍在泥淖中,说明金融体系的不同,决定了“同病”、“同药”却不能“同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上述宏观研究员对记者表示,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传导机制完善,因此可以通过QE降低市场利率水平并提升实体融资需求,而金融机构预算硬约束的特征使其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反映灵敏。而在中国市场价格传导不顺畅,融资体系欠发达,使得中国不能仿照美国仅凭“量宽”就能达到“价宽”,而应“量价并举”。

分析认为,当前央行定向放水实际上就是在拉低市场利率水平,这在敏感的金融市场已有所体现,但价格传导机制的不顺畅使得这一过程传至实体经济仍需时日。

央行报告指出,定向降准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不能取代市场资金流向的决定作用。(完)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