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如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如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时报2014年11月10日16:59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总体来看,下阶段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仍以稳健为主,预计定向宽松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仍是未来主要操作特点。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可能倾向于发挥MLF、PSL、SLF等创新金融工具作用,进一步增强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保持流动性整体合理的同时引导市场长端利率下行。

对于如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专家表示,应加强流动性管理,熨平短期流动性波动。从报告可以看到,今年的9月和10月,央行通过新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MLF,向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

11月6日,央行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相关分析指出,从以往“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到此次“中性适度”这一表述,政策指向性更为明确,也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依据。

该如何理解“中性适度”这一表述呢?就此,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时表示:“中性适度的提出,主要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以及整体货币环境有关。一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水平都不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显然不适合我国现阶段调结构、促改革的经济发展需要,但是,经济正常运行也需要合适的货币供应量和金融环境,这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保持经济合理增速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中性适度的提出,是一个兼顾全局的考虑。”宗良还表示,从今年已经公布的数据看,当前M2水平还是比较合适的,这显示前期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加强预调微调,保持了中性适度的货币条件,预计全年增长水平会在年初预定计划范围内。

对于这一问题,本次报告也指出,目前M2存量已超过120万亿元,M2/GDP在200%左右,在存量货币池子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这样的货币供给并不算慢。与财政支出不同,货币投放后并不会消失,而是会形成存量积累继续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提高货币周转的效率,否则存量货币会越积越多,长期看会对通胀乃至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从这一点看,保持中性的货币金融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的需要。”来自工行的市场人士表示,“从报告的表示猜测,未来的货币环境不会大幅度宽松,但也不具备收紧的背景。因此,如何拿捏并做到保持中性适度,成为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的关键。”

而对于如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专家表示,应加强流动性管理,熨平短期流动性波动。从报告可以看到,今年的9月和10月,央行通过新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MLF,向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总体看,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

同时,针对三季度流动性复杂多变的形势,央行采取了多种措施。7月,将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期限由28天期缩短至14天期,利率相应下降10个基点。9月,创设MLF,向国有商业银行投放5000亿元资金;同时适度下调PSL资金利率。通过这些操作,市场流动性变得宽松了一些,8月和9月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贷款增长逐步恢复正常,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572亿元,同比多增702亿元。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33%,较8月下降0.11个百分点。

“很显然,为了应对复杂形势,预计未来央行还将运用多种工具,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宗良称。

同时,宗良表示,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还需着眼于长远,积极发挥工具作用,引导市场利率走向,改变目前长端利率偏高的现象,就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事实上,三季度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本次报告显示,9月末,银行间市场3年期、7年期AA级企业债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5.78%和6.62%,较上年末下降1.57个和0.84个百分点。9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7%,比上月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份下降0.23个百分点。

“前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多项政策正在逐步显出效果,未来应继续发挥各项工具作用,积极引导利率稳中有降。此外,应继续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和薄弱环节。”上述工行分析人士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利率总体上可保持基本稳定。年内定向降准、定向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再贷款等举措有望继续推出,大幅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总体来看,下阶段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仍以稳健为主,预计定向宽松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仍是未来主要操作特点。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可能倾向于发挥MLF、PSL、SLF等创新金融工具作用,进一步增强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保持流动性整体合理的同时引导市场长端利率下行。”宗良指出。(记者牛娟娟)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