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强势理所应当 人民币兑美元年底目标6.10

强势理所应当 人民币兑美元年底目标6.10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10月22日08:32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对息差的追逐助涨了美元,同样逻辑,人民币的强势也是理所应当的。对USDCNY的年底目标维持6.10不变,期间可能触及6.08。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张治青

亚马逊丛林里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两周后美国德克萨斯州便起了一阵龙卷风,此谓蝴蝶效应。在市场中,某种诱因引发剧烈的连锁反应,导致最终出现小概率且难以预测的大变动,甚至崩溃,此谓黑天鹅事件。

北京时间10月15日晚八点三十分,美国公布零售销售数据月环比降低0.2%,PPI月环比降低0.1%。美国经济数据流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这两个弱数成了蝴蝶,尤其是PPI数据负增长引发了美联储推迟QE退出步伐、甚至再进行QE4的猜想,国际金融市场起了一阵龙卷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20%跌到了1.82%,这种波幅的变动已经相当于10个西格玛之外;美国、日本、德国主要股指暴跌3%-5%不等;美元指数当天暴跌2%,黑天鹅再现,一时间草木皆兵。

美国经济复苏一枝独秀,如果美国经济数据尤其通胀数据不给力,那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会不会戛然而止?美联储会不会推迟加息、甚或推出QE4?两个弱数引发了诸多疑虑,推动避险情绪高涨,股票下跌,美国债券空头出现连环止损买入,各个市场的波动率大幅上涨。

随后,美联储官员包括耶伦都没有对货币政策立场进行调整,即便鸽派代表布拉德也表示加息大约在明年六月。市场逐渐平静下来,三天之后,股市、债市、波动率基本回到了当日波动的起点,股票指数甚至还略有上涨。10月15日、16日的市场暴动仿佛是黄粱一梦,特别不真实。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人的理性总要为市场的不理性去寻求一个根由。本人大概梳理了一下,挑选下列三个说法供您参考:

(1)对冲基金策略趋同、连环止损引发债市轧空行情。美联储退出QE在即,加息也为时不远,对冲基金在债券市场上建立了大量的空头头寸,两个重要数据的意外疲弱,投机空头需止损买入债券,实需投资者也在买入债券。投机者的头寸相同,风险监控措施相同,甚至自动交易机制也类似,于是债市出现了连环止损,价格暴涨,收益率大跌。投机者采取的风控措施和手段,反而造成了市场的大幅波动,引发了投机者实际风险的扩大。

(2)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下跌,是由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低利率造成的“外溢效应”。美联储退出QE3是确定的,加息也基本确定,在加息正式启动前一年,卖空美国国债,赌国债收益率上行是很普遍的交易策略。该策略在历史上数次加息周期开启前均十分奏效,也是教科书式的经典策略。但2014年,这个策略不但失效了,而且失败了。究其根源,是全球低利率,美元债券成了高利率品种,引起了全球债券投资者的追逐。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14年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降,年初在3%,上周最低到1.82%。美元的加息前景,根本没有挡住国债收益率下降的步伐。这也是金融市场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和体现吧。正是在全球投资者不断买入美国国债的大背景下,又爆出了两个弱数据,国债空头们不得不连环止损,实在是扛不住了。

(3)美元的上涨之旅可能不会一路顺风。去年下半年,欧元由1.28一路上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资金大量涌入欧元区,买入债券和股票。今年第三季度的美元上涨,一定程度上复制了去年的欧元。此前我们的分析也罗列过美元强势的基础:美元加息、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或不再加息。但本轮美元强势真的会和1995年那样大涨20%么?在基本面上,本轮美元上涨的宏观经济背景和二十年前至少有两点不同:全球经济低迷而非全球经济复苏;美国核心通胀率PCE一直低于目标。美元的加息是否能够持续,美元的强势是否复制1995年行情,始终绕不开这两点重大区别。美国销售数据和PPI数据的意外负增长,让市场对美元上涨进行了重新审视。

一层层分析下来,上周的波动为美元的进一步上涨设定了障碍,两个弱数据和10月6日就业市场综合指数(LMCI)的意义与重要性相当(请参看本人之前的分析)。这也坚定了本人对美元四季度前景的判断——强势盘整格局,积极把握双边交易机会。

至于人民币,曾有媒体朋友问:美元加息会不会影响人民币走势。简单的回答是——不会。全球低利率,是美元都成了高息货币,我大人民币岂不是更高息货币?对息差的追逐助涨了美元,同样逻辑,人民币的强势也是理所应当的。

在技术图形上,USDCNH已经跌破6.13关口,目标直指6.10。境内CNY正面临6.12关口,破位下行,6.10指日可待。我们对USDCNY的年底目标维持6.10不变,期间可能触及6.08,请做好准备。

不论高息还是低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各货币,息息相关。

(本文系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授权发布)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