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央行或借SLF注资2000亿 定向宽松基调再强化

央行或借SLF注资2000亿 定向宽松基调再强化

经济参考报2014年10月20日08:21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实际上,央行频繁使用PSL(抵押补充贷款)和SLF工具,与新形势下货币投放渠道发生改变有直接关系。预计四季度宏观经济仍会平稳,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延续,同时会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市场利率下行。

进入第四季度,“定向放水”再现江湖。近日有消息称,央行将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对部分股份制银行进行流动性支持。记者通过某券商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央行对此事未予置评。

据外媒报道,央行将对每家股份行注入规模约300亿元人民币,总共有5至6家银行获得了该通知,总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对记者透露,此次SLF的期限为三个月,利率为3.5%。

今年9月中旬,市场也曾传言央行通过SLF向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定向投放了5000亿元人民币,以增加流动性。针对连续两轮的SLF,民生证券分析师认为:“自统计局公布8月工业增加值增长6.9%以后,央行共投放7000亿元基础货币,考虑到支持房贷和接连下调正回购利率,中央定向稳增长的态度愈发明确。”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对记者分析称:“从9月金融统计数据来看,存款增速首次降到个位数,资金流出银行体系的现象明显,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足有可能影响下一步的信贷投放,不利于实体经济'稳增长’。经济下行周期银行产生惜贷情绪,贷款利率包含了过高的信用溢价,央行通过维持资金利率平稳的预期,能促使金融机构加杠杆,通过降低流动性溢价抵补信用溢价,进而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实际上,央行频繁使用PSL(抵押补充贷款)和SLF工具,与新形势下货币投放渠道发生改变有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收支渐趋平衡、跨境资本流入趋缓、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外汇占款出现不升反降,央行逐渐选择新的替代性渠道实施基本货币投放,PSL、SLF等工具的使用正是其探索之一。对于传统的外汇占款方式,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定向调控’的意图更为明显,有利于增强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杨驰说。

“在过去一年多,央行在频繁地使用资产端的动作,但是负债端的动作很少。在两者的选择上,央行选择了前者,而不愿意选择后者,原因就是市场环境的主体还没改造好,配套改革对主体还没有形成合力,所以,央行在准备金、在负债端的操作方面难有太大的操作空间。”中国社科院教授、广发证券首席分析师刘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频繁地使用资产业务来满足流动性的缺口,这是过去一年时间所看到的货币政策结构上的变化,是一个必然选择,对央行来说是理性的,或者说是目前这个过渡状态下的唯一安排。央行要解放出来,促进货币政策市场化形成一个新结构,形成更有效率的传导机制,这需要渐进的过程。”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预计四季度宏观经济仍会平稳,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延续,同时会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市场利率下行。”

杨驰判断,下一阶段,货币监管当局将继续尽量避免采取“强刺激”措施,全面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很小,高频率地使用SLF、PSL、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微刺激”手段将成为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总的调控目的仍然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全社会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记者张莫 蔡颖)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