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新常态”需要怎样的货币政策

“新常态”需要怎样的货币政策

金融时报2014年09月09日16:24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我国经济正平稳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必然要求实施与新常态配套的货币政策。未来基本方向是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利率走廊”的形成,促进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过渡。

2014年全年经济运行已过半。“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4%,二季度为7.5%,其余各项指标均在预期范围内,这显示出我国经济正平稳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必然要求实施与新常态配套的货币政策。”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对记者表示。

“谈到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更关注哪些政策目标。”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指出,“从目标上看,新常态更关注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更关注就业增长和结构转型,而不是一味关注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就意味着,只要经济增长速度处于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政策就不会发生大的调整。”

专家们总结了新常态下货币政策操作可能呈现的几个特点:首先,年内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平稳。宗良预计,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增加较快,7月份货币供应量明显减少,各界普遍担心下半年流动性将趋于紧张。未来货币政策既不会“放水”,也不会过紧,两者都不适应当前的情况,未来货币政策还将保持平稳运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货币市场稳定和市场利率尽量处于偏低水平,既有利于稳增长,又可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目标服务。

其次,定向调控将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取向。多数专家表示,定向调控符合货币政策新常态。尽管实体经济总体发展企稳,但仍不太稳定,需要加强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但是要求有更加精准的投放,继续保持流动性水平适度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继续优化基础货币投向,定向支持棚改、“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继续发展直接融资,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将直接融资和证券化“节省”的信贷资源优先用于支持小微等薄弱环节。必要时还可适当扩大定向调控的范围和力度。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两次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发挥了较好的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事实上,为了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央行还加大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发放力度。数据显示,2014年6月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18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7亿元。“当然,各种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手段的目的应注意协调配合,以达到真正疏通行业发展血脉。”来自工行的宏观分析师表示。

再次,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正在发生变化。“适应新常态,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也将发生相应变化,需要推出创新型工具,2013年推出了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F(常设借贷便利),今年又推出了PSL(抵押补充贷款),表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正在进一步拓展和优化。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汇占款维持中低位可能趋向常态化,外汇占款在货币投放领域的作用将减弱,再贷款、PSL等则有望承担基础货币供应的作用。”宗良称。

最后,新常态下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综合运用。正回购、逆回购、SLO、SLF等工具的使用,确保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处于相对合理稳定的水平。央行还采用了定向降准、结构性信贷引导资金投向,提升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也符合宏观调控要“喷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的要求。同时,为弥补中长期利率工具的不足,央行通过推出PSL工具以完善中期利率政策,旨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打造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走廊”的同时,引导稳定的新常态货币政策预期,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稳步发展。

在谈到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和基本模式时,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未来基本方向是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利率走廊”的形成,促进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过渡。

就此,宗良指出,“利率走廊”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存贷款而设定的一个利率操作区间。利率走廊模式是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流模式,加拿大、英国、欧元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采用这种方式。即使是一直采用公开市场操作为主模式的美国,金融危机后也调整为利率走廊为主、公开市场操作为辅的模式。在他看来,我国更适合采用利率走廊为主、公开市场为辅的操作模式。未来中国式利率走廊机制的基本框架可能是:以PSL—再贷款—央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作上限,以存款—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作下限,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银行间市场基准利率,并且让公开市场操作更多作为调节市场流动性的工具,而非利率政策工具。

还需注意的是,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深化改革配合发挥作用。就此,赵庆明表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有特点,实施中根据现实经济发展状况要注意配合、各有侧重。货币政策往往侧重于“总量调节”,调整经济结构本身不是货币政策的强项,财政政策则在调结构上可以发挥更精准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还需要财政政策对“短板”产业和行业加强支持。(记者牛娟娟)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