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人民币货币互换持续扩围 “去美元化”加速

人民币货币互换持续扩围 “去美元化”加速

金融时报2014年08月13日09:20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互换协议不断扩围不仅有利促进贸易投资,还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及“去美元化”。近期货币互换协议签订步伐加快主要源于人民币需求在增加。

近期,货币互换协议成为财经热词。2008年底至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规模约2.6万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而今年,我国又与阿根廷续签,与瑞士新签了货币互换协议。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作为“去美元化”途径之一,俄罗斯加强与中国货币合作,双方已就货币互换协议达成一致。分析指出,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双边贸易和投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去美元化”。

“近期货币互换协议签订步伐加快主要源于人民币需求在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8月1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互换安排可为双边贸易和投资提供流动性支持,极大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时间表推后的传言,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在贸易、投资方面在加速,而开放资本账户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涉及热钱冲击等风险,如果无力防范,当然不能放开。有学者还指出,“去美元化”趋势也推动了货币互换协议签订,互换范围扩大反过来也加快了“去美元化”进程。

货币互换再扩围

今年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瑞士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其中瑞士是新成员。阿根廷媒体《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锋报》7月19日报道,18日中国与阿根廷两国央行签署人民币700亿元(相当于约11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记者注意到,我国与阿根廷曾在2009年3月底签署7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在南美洲国家中,我国还与巴西在2013年3月签署一项3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央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或210亿瑞士法郎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一系列举动意味着我国货币互换版图已从亚洲扩张到欧洲和拉美国家,与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在拉美扩大影响力的一个迹象。“去年下半年,我国与英国央行、欧洲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时就延伸到了欧洲。”涂永红表示,瑞士是非欧元区国家,此次与其签订协议是在欧洲进一步扩展。对于俄罗斯将与我国新签协议,她认为,一方面,这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库等扩大双边货币使用的合作机制相吻合;另一方面,也表明双方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

涂永红表示,货币互换不断扩围根本源于双边贸易与投资加深,提升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需求。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和阿根廷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截至今年4月,中国为阿根廷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瑞士央行称,中瑞货币互换突显了两国之间日益密切的联系。去年,继冰岛之后,瑞士成为第二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国家。此外,俄罗斯积极与我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为加速“去美元化”,减少美元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今年3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面对西方不断升级的制裁,俄罗斯在支付体系、贸易阶段和外汇储备方面积极作出“去美元化”努力。

缓解融资需求促进贸易投资

有学者表示,不同于发达经济体间签订的旨在应对危机的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订本币互换协议,目的不仅包括维护区域金融稳定,还包括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涂永红提出,互换安排只有在市场流动性不足时才启用,稳定区域经济的作用容易理解,而促进贸易与投资主要体现为缓解市场融资需求。

她介绍,国外要进口中国商品或来中国投资,在市场中人民币不够时,就需要向中央银行借钱。如果与我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那么国外企业就可获得及时融资,从而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的顺利达成。

记者发现,有分析是从国外进口商使用人民币可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和汇兑成本角度,来分析货币互换有助于促进贸易与投资。涂永红表示,只有双边使用人民币时才会有这一层作用,但是否使用人民币取决于市场需求,互换协议并不必然导致人民币的使用。“当然,互换协议的签署可以给市场一个人民币流动性充足的预期,会间接让国外进口商倾向于使用人民币。”她补充道。

人民币国际化添动力

互换协议不断扩围不仅有利促进贸易投资,还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及“去美元化”。涂永红表示,流动性支持对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瑞士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与中国的本币互换协议是“在瑞士发展人民币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在欧洲市场的频繁“出镜”,对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构成一定威胁。在伦敦、法兰克福建立了跨境人民币清算安排和清算行后,未来还将在欧洲另外两个金融中心——卢森堡和巴黎指定人民币清算行。同时,人民币直接交易版图也在扩大,人民币与英镑、韩元直接交易开启。有学者分析,与多国签订互换协议实际上促进了清算机制的建立健全。

在充足流动性保证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体体现在计价、支付结算和储备货币方面。法国央行诺亚表示,欧洲央行与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将使人民币在中国境外的欧洲时区,作为贸易计价货币和投资货币得到推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结算快速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27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699亿元。在储备货币方面,瑞士央行表示,协议签署将让它得以分散外汇储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预计,2020年之前,人民币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货币。

不过,有消息人士表示,出于“动作太快可能招致风险”的担忧,中国可能正在推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时间表。目前,该言论尚未得到官方证实。路透社报道称,此前我国提出争取在2015年前“实现基本可兑换”,而现在目标时间可能推迟到2020年。涂永红表示,人民币国际化速度一直在加快,特别是在贸易与投资领域,资本账户开放保持谨慎可以理解。一是开放资本账户意味着对所有资本不进行管制,包括投机资本,这很容易招致热钱涌入和人民币套利等各种风险。二是我国必须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法律体系,若无法抵御风险就不要急于放开,很多新兴市场有过惨痛教训。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