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人民币汇改九年启示录之二:汇改≠持续升值

人民币汇改九年启示录之二:汇改≠持续升值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7月21日11:26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人民币汇改是针对中国外汇管理和汇率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整体概念,人民币升值仅仅是在我国庞大贸易规模的背景下产生的汇改结果,而市场化才始终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坚持的方向。

人民币汇改九年系列策划】

新华社记者王朝阳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央行启动人民币汇改后,九年来人民币持续走升,其兑美元即期汇价升值30.6%,从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似乎成为汇改的代名词。分析认为,人民币汇改是针对中国外汇管理和汇率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整体概念,人民币升值仅仅是在我国庞大贸易规模的背景下产生的汇改结果,而市场化才始终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坚持的方向。

按照“三元悖论”的货币管理理论,一国在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性三者之间只能选择两者。鉴于中国作为大国需要获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资本自由流动也是中国中长期追求的目标,从而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因此,追求浮动汇率制度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回顾中国央行在2005年7月21日和2010年6月19日两次汇改声明,均表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值得关注的是,每次汇改声明过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都经历快速升值期(图1),表面上看,似乎汇改就等同于人民币升值。

图1、人民币汇率相关品种年升值幅度

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恰恰是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直接结果,之所以出现快速升值其与中国特殊的贸易发展背景密切相关。中国在加入WTO后,外向型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出口加工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中国人民币资产利率在世界范围内相对较高,资本投资也呈现净流入态势。中国每年巨大的“双顺差”规模使其国际收支状况严重失衡。人民币汇改的市场化叠加庞大的“双顺差”规模,直接推升了人民币的持续快速升值。

不过,目前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外向型经济规模已明显减弱,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逐步降低。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司司长杜鹏介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已逐步降至国际认可的合理标准(4%)以内,当前已连续三年低于3%,2013年仅为2%,2014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0.3%(图2)。

由于国际上将经常项目差额控制在GDP比重4%以内视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这一比值不断回落,表明我国国际收支水平的持续改善,以及与外部经济日渐平衡。国际收支的日趋平衡和完善,客观上为人民币汇均衡波动创造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人民币此前快速升值的局面已很难显现,这也表明中国的人民币汇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图2、中国经常项目/GDP比值

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看来,中国央行2014年3月17日将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浮动区间从1%扩大到2%是汇改进入新阶段的号角。

“无论是中国央行公告还是答记者问中,都没有出现过去耳熟能详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这一组字眼。”丁志杰认为,“扩大浮动区间和不再参考‘一篮子’两点结合,意味着中国汇改进入了新阶段,央行干预式的汇率调整基本结束,转而实行被认为在未来较长时期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不过,丁志杰也表示,在汇率市场化过渡期,市场仍将通过中间价来观察中国央行的意图,甚至围绕中间价的争论将成为市场的焦点。完善中间价形成机制,提高其透明度,这将是下一步汇改的重点。

最新召开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也强调,将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显示出新阶段的汇改将不会停滞,市场化主体地位将愈加明显,人民币单向升值的局面将在贸易差额逐步平衡下被终结,人民币围绕着均衡的市场供求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完)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