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人民币汇率:扶上马再送一程 双向波动且徐行

人民币汇率:扶上马再送一程 双向波动且徐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7月10日18:36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七月伊始,美元兑人民币围绕6.20附近波动,波幅只有200点,上半年波澜壮阔的行情,貌似暂告一段落。但在平静的成交价背后,还蕴含着两个背离:中间价和美元指数走势背离;成交价与中间价出现背离。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倪倩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2014,是人民币由单边升值走向双边波动的元年,注定成为人民币市场化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

半年已过再回首,6月3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1528,较年初中间价6.1059升值0.8%;市场成交价则收于6.2050,较年初成交价升值2.5%。

七月伊始,美元兑人民币围绕6.20附近波动,波幅只有200点,上半年波澜壮阔的行情,貌似暂告一段落。但在平静的成交价背后,还蕴含着些许不平静,主要体现在两个背离:

(1)中间价和美元指数走势背离

七月份第一周,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高开高走,比美元指数还坚挺。7月3日,美国发布强劲的非农数据,美元指数一举站回80上方,美元中间价大幅跃升至6.1642,涨幅超过美元指数本身。

第二周的情势就发生逆转。中间价连续开跌,比美元指数更疲弱。7月9日,中美战略对话召开,中间价突然峰回路转,先是跟随美元指数的弱势大幅低开至6.1565。7月10日,隔夜美元指数跌破80,中间价进一步低开122个点至6.1443。更值得玩味的是,在中间价大幅低开的这两天,中国6月CPI, PPI和进出口等宏观数据的发布都无一例外的逊于预期。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基础并没有得到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近期中间价的大幅扯动,应该和中美战略对话有关,并不是人民币新一轮升值开始的讯号。

(2)成交价与中间价出现背离

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跌,美元人民币的即期成交汇率却在6.20关口附近徘徊。。7月9日,即期汇率开盘跳空低开54个点,但盘中却显得动力不足,极为犹豫,尾盘因大额购汇收于6.1999的日间高位。7月10日,中间价发布之后离岸人民币却表现出意外的平静,境内即期汇率继续跳空低开59个点,仅为中间价变动幅度的一半。盘中也依然延续前日的区间波动,小幅回调。

两个背离的存在,至少说明了两点问题。

首先,央行正在兑现年初关于退出常态市场干预,促进汇率市场化的承诺。至少,大规模的市场干预将一定会淡出我们的视野,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目前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区间相对满意,对市场波动也具备一定的容忍度。最新公布的5月新增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仅为3.61亿元人民币,环比骤降99%,也是很好的佐证。

其次,在央行逐渐淡出市场的进程中,客盘的意愿将会成为未来市场方向尤其是日内交易方向的主导因素。在改变了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惯性思维后,客户对汇率的变动更为敏感,规避汇率风险及套利的操作也比以往更加灵活。近期,我们在盘中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客户的购汇意愿增强:一方面,6月以来的港股分红购汇仍将延续到7月中旬,另一方面,在成交价跌破6.20的关键心理位之后,大量实需客户及时购汇,锁定汇率风险。可见,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上半年之后,企业客户也在成长。

未来两周,我们将重点关注中美战略对话结束后的中间价走势,以及客盘购汇意愿的变化,来调整短期交易策略。

即期市场,在突破6.20关口后,美元并未大幅下跌,而客盘仍以购汇为主,日间交易策略应保持灵活,谨防大额购汇引发的轧空行情。

掉期市场,经历了6月末的人民币资金紧张季,7月7日补缴存款准备金的影响也逐渐被市场消化。一个月掉期点从200点附近回落到150,一年期仍然维持在800点以上。可见,在人民币与美元利差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套息交易仍然会给予长端掉期点一定的支撑。此外,若客盘方向仍以远期购汇为主,掉期曲线仍将进一步陡峭化。7月15日存准重调之后,会有部分资金释放,人民币资金利率若出现实质下行,掉期价格才能真正松动。

从中期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否依然存在?我的答案是YES。

美元指数仍陷于区间波动,外汇市场的低波动率格局继续维持,新兴市场货币,尤其亚洲新兴市场货币处于升值通道当中,人民币利差仍具吸引力,中国经济企稳,等等,这些先决条件未变,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会减弱。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进程都比较确定,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仍在继续,即便下半年经济有所回暖,人民币也很难出现大幅升值。稳中有升,将是下半年最有可能的格局,6.15或能见到。

Good Times, Hard Times, But Never Bad Times。

2014年,对于身处于其中的我们来说,更是蕴含着无限可能与机遇的一年。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博弈,方显交易的魅力。

(本文系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授权发布)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