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货币宽松应与提收入促消费并行

货币宽松应与提收入促消费并行

中国证券报2014年06月18日14:05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针对中小企业问题症结,一味定向降准远不够,必须辨证施治,货币宽松须配合提收入、促消费。

以“精细化、定向化、问责化”为方针的定向宽松,有利于改善流动性环境,增加流向三农、小微和政策扶持产业的资金,有望促进经济结构内在优化。然而,在当前实体经济扩大生产意愿不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的情况下,货币宽松对振兴实体经济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货币政策放松的效果可能会受银行坏账压力的掣肘,金融机构未必愿意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04%,为近三年来最高值。其中,新增不良贷款主要是面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及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由于当前企业盈利情况较差,在坏账压力和贷存比考核要求下,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普遍谨慎,定向降准与信贷投放之间的相关性会减弱。

更值得关注的是,与去年年中的“钱荒”不同,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持续向好,资金面宽松程度好于预期。在“钱不荒”的情况下,实体企业扩大生产、追加投资的意愿并不强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2013年以来,中小企业投资信心不断下行。2014年第一季度,分行业看,除房地产业和信息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固定投资指数上升4.7和3.2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下降2.2、7.3、5.0、4.6、2.1和8点,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从盈亏指数看,一季度除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盈亏指数上升0.8和4.0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信息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下降0.9、0.7、4.3、2.5、6.3和1.6点。

事实上,当前中小企业经营最大困扰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无论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都表现出“准通缩”的特征。

生产消费方面,产能过剩型紧缩较突出。前些年“大干快上”突击扩产能尚在去化过程中,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技术革新还未到位,结构性产能过剩不可避免。无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基建行业,还是光伏等新兴产业,普遍面临低利润率、低产能利用率、高负债率的情况。截至今年5月,PPI已连续二十多个月负增长,长时间疲弱不振,严重影响企业盈利状况和再生产意愿。

生活消费方面,则呈现需求不足型紧缩。经济下行导致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等因素制约消费发展,消费需求持续受到抑制。尽管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与4月增速相比出现回升,但近年来消费增速下台阶,与前些年动辄15%以上的增速相去甚远。

因此,针对中小企业问题症结,一味定向降准远不够,必须辨证施治,货币宽松须配合提收入、促消费。

一是继续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要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通过制度安排创造消费需求。收入是决定社会消费需求涨落的核心要素,未来应确定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与主要内容,改善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结构,改善收入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是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税负。5月财政存款投放和财政支出虽然明显加快,但全年看仍有松动空间。应继续落实“营改增”,扩大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税收优惠。同时,调节个人所得税,使收入分配向中低收入者倾斜。

三是进一步落实促消费政策。据悉,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出台促进消费的政策细则,重点涉及养老、旅游等服务消费。此外,应继续培育信息产品消费和节能环保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

四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尽管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但在高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方面,仍呈现供给不足的现象。因此,应整合产学研资源,建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大核心技术投入,增加创造性生产,培育新的有效需求,改善结构性产能过剩状况。(记者卢铮)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