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5月贷款投放超预期 存款压力不减

5月贷款投放超预期 存款压力不减

金融时报2014年06月13日09:39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再贷款等向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对短期信贷投放和货币增长都有明显的帮助。存款同比少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非标监管和相对高位的融资成本抑制货币创造。

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远超此前预期,M2增速亦升至年内高点,业内专家认为,这显示央行一系列“定向发力”的政策初现成效。 

新增贷款超预期 

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8708亿元。从绝对增量来看,比去年同期多增2014亿元;从增速来看,5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比4月末高0.2个百分点,总体高于市场预期。 

此前,按全年9.8万亿元新增信贷目标以及惯常的季节投放节奏推算,市场普遍认为5月份信贷投放将不足7000亿元。 

对于5月份信贷的超预期增长,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背后一个较重要的原因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再贷款等向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对短期信贷投放和货币增长都有明显的帮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近期信贷投放状况有所改善,形成这一态势的原因涉及供给和需求,原因之一是央行对银行间流动性投放较多并推出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多项政策工具。 

据统计,央行5月份净投放达1640亿元,相比4月份的净投放大幅增加;且央行对国家开发银行及大型银行定向提供了规模3000亿元的再贷款,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等相关领域,5月份实际下放金额在1000亿元以上。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则认为,前期贷款增速偏慢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存款增长乏力导致的贷存比约束、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导致的信贷投放谨慎以及信贷额度约束等。 

“未来几个月来看,银监会可能会逐步调整贷存比计算口径,包括可能纳入同业存款作为分母,从而缓解贷存比约束,而央行可能也会适度放松信贷额度约束。如果经济企稳,银行对信贷投放的风险偏好可能也会有一定回升。这些因素可能有利于信贷增速回升。”中金公司认为。 

 中长期贷款小幅回升 

从5月份贷款投放结构来看,住户各类贷款投放较4月份有所增加,企业信贷投放明显加快。 

结合细分科目数据来看,当月住户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投放分别较上月增加120亿元和198亿元,当月新增企业贷款较上月增加63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5月份住户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规模均小幅回升。具体来看,5月份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202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479亿元。 

票据融资是推动企业信贷规模迅速扩大的核心动力。5月份票据融资规模达到了1545亿元,较上月大幅多增685亿元,且较去年同期多增701亿元。 

民生证券认为,居民中长期贷款较4月份有所上升,原因在于政策支持和资金面宽松使金融机构配置按揭贷款动力略增;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是由于在存贷比考核和信贷额度管控下,金融机构有意压低短贷,反映出非标回表及定向宽松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不过,兴业证券宏观与固定收益分析师唐跃认为,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规模的比重出现下降,反映出实体经济的投资性需求仍比较疲软,银行投放长期资金的意愿并不是很强,银行风险偏好仍处于较低水平。 

“总体来看,政策从货币宽松向信用宽松倾斜,但目前实体经济的投资性需求疲软,而房地产处于下行周期,加上信用风险的担忧,目前银行的风险偏好可能仍然处于低位,贷款投放规模的增加主要是为了配合稳增长的政策,而且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资金的投向领域很可能仍然是银行认为风险比较低的领域。”唐跃认为。 

存款压力依旧明显 

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37万亿元,同比少增1108亿元,存款压力依旧明显。 

民生证券认为,存款同比少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非标监管和相对高位的融资成本抑制货币创造。 

从存款结构上看,5月份新增住户存款1690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少增1078亿元,新增企业存款5479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626亿元。 

交行金研中心认为,住户存款增加放缓且企业存款增加不多事实上反映了我国银行系统一般性存款负债放缓,对同业负债及金融债券融资的依赖度日益提高的结构性问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财政性存款仅3027亿元,明显低于2009年至2013年同期平均3827亿元的新增量。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曹阳认为,这显示财政存量资金投放加速,与5月份财政支出扩张一致,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对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与上月M2增速提高和贷款增速下降不同,本月M2和贷款增速同步小幅上升。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M2同比增长13.4%,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5.7%,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 

“虽然M2高于预期,但M1增速与预期持平。M1未如M2一样超预期,这说明企业活期存款占比的改善有限,企业对生产预期依然谨慎。”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宏观分析师肖丽认为。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