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全面降准降息可能性小 政策定向调控料发力

全面降准降息可能性小 政策定向调控料发力

中国证券报2014年06月12日08:27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短期内全面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政策“调结构”取向日益明确,短期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可能将进一步发力,频率和工具也将增加,以托底经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也将更多发挥调结构功能。

央行祭出差别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短期内全面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政策“调结构”取向日益明确,短期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可能将进一步发力,频率和工具也将增加,以托底经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也将更多发挥调结构功能。

随着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二度落地,短期内全面降准可能性继续下降。当前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在政府预算软约束及僵尸企业未能及时出清的背景下,“水漫金山”式的流动性注入很可能还是会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倾斜,三农、小微企业等融资难问题依然难解。

当前,实体经济资金紧张是结构性而非总量性的看法已成市场共识。因此,通过规范通道缩短融资链条而不是降息以降低融资成本,可能仍是短期政策取向。未来货币政策定向调控或成为常态。

首先,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仍会持续使用。央行表示,加大相关政策参数的调整力度和频度。央行此次设置的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门槛——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对一些银行来说可能较高。未来有关部门可能会频繁运用类似手段加大信贷定向支持力度。

其次,再贷款使用频率将加大。再贷款曾是央行的常规工具,也是基础货币创造主要渠道。近十年来,随着央行外汇资产迅速膨胀,再贷款的重要地位被外汇占款所取代。今年以来,外汇占款逐渐萎缩,为再贷款“重出江湖”提供了条件。

在去年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将再贷款分类由此前的3类调整为4类,包括流动性再贷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和专项政策性再贷款。此举使再贷款具备调结构功能。未来“定向调控”可指定再贷款使用范围,如定向投向棚户区、保障房、三农等领域,或投向政策性银行曲线购买相关债券压低长期利率等。常备借贷便利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也具备定向提供流动性等功能。

此外,积极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对符合调结构的小微企业、三农企业、新兴产业等开辟绿色通道,发挥债券市场调结构、促民生的作用。

但应看到,货币政策本身是总量政策,调结构作用有限。虽然微调目的是定向提供流动性,但资金最终流向难以精准把握。调结构主力仍是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在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区域失衡等领域,都可通过加大财政补贴、转移支付、政策支持等力度,以实现调结构的目的。

例如,未来财政支出可重点支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大学科研能力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等。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发展新能源、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继续推广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支持重点领域低碳技术研究推广和低碳经济发展等。对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应加大财政补贴与减税力度。

在解决区域失衡方面,可指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增加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等。(记者任晓)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