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利率市场化:从稳步到加快

利率市场化:从稳步到加快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12月20日09:50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走完下面三步:一是,基准利率的确定。二是,提高银行负债市场化定价部分的比重。三是,发展规避利率风险的衍生品市场。

温彬 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特约专栏分析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相比在表述上发生了重要变化,凸显了金融要素价格改革在金融改革中的核心地位,也反映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紧迫性。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述是《决定》最大亮点,这一理论突破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明确界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过去,学术界对政府干预还是市场调节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在具体实践中,尽管市场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政府通过财政、金融、产业等宏观调控政策依然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次会议明确了市场处于核心地位,将加快我国市场化建设,把市场化程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会体现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包括资源价格改革、土地市场改革等,对金融来说,就是要加快推进金融要素价格的改革,即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并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发挥金融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动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然而,长期以来,理论界把利率市场化视为风险,主张应稳步推进。事实上,由于金融改革特别是金融要素价格改革相对滞后,利率管制使资金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利率杠杆配置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导致中国经济金融结构的不平衡问题突出:一是金融资源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而民营中小企业则“融资难、融资贵”;二是金融资源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集中,而制造业和服务业则资金紧张;三是金融资源向“影子银行”集中,而银行体系中介作用则下降。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潜在金融风险正在显现。

为了解决上述不平衡问题,自2012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目前,已经取消了贷款浮动区间的限制,存款利率可以上浮10%。近期,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LPR)正式运行,标志着贷款利率市场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利率市场化会有多快?

《决定》突出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走完下面三步:

一是,基准利率的确定。2007年,Shibor正式运行,其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逐步得到市场认可。Shibor在1年期以内品种已基本能够比较准确反映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而中长端市场尚存在分割,市场规模和流动性的限制导致具备市场公信力的中长端参考利率尚未建立。因此,《决定》提出要“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这将有助于长端基准利率的形成,为刚刚运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提供定价基础。此外,央行如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短期利率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将贯穿于利率市场化的始终。

二是,提高银行负债市场化定价部分的比重。目前,存款利率的定价包括三种价格:一是存款基准利率;二是基准利率可上浮10%;三是银行理财产品利率。其中,理财产品规模已达10万亿元,占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10%左右。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路径是提高市场化定价的负债产品在银行负债中的比重,最终以市场化负债产品价格与存款基准利率并轨的方式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当前,提高负债市场化定价占比的突破点在于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存单。商业银行向金融同业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CDs)开闸在即。随着条件日趋成熟,再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由大额到小额、由长期到短期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和比重,最终使存款利率市场化水到渠成。

三是,发展规避利率风险的衍生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相伴,银行的利率风险凸显。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影响利息收入与支出,改变资产与负债的市值,从而改变机构价值。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规避利率风险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利率期货等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今年9月6日,国债期货重启,为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提供了手段。监管部门应加快批准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放开的进程取决于基准利率形成、金融机构适应能力、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等多种因素,估计还需要3-5年左右的时间。

银行怎么办?

当务之急是提高贷款定价的能力。法定存贷款利率之所以采取渐进式放开,主要是为了银行在贷款定价上有个适应的过程。

从理论上讲,一笔贷款的定价应该包括:资金成本、运营成本、税收成本、风险成本、经济资本成本、竞争定价六个方面,这又涉及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业务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协调。目前,大多数银行还做不到分客户、分产品的定价,还未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程度。在央行的积极推动下,2013年10月25日,中国的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LPR)正式运行,把银行贷款定价能力向前推进了一步。

中长期是推动经营模式转变。过去,商业银行在稳定利差的保护下,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普遍存在同质化经营现象,金融资源向国有企业集中问题比较突出。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表重构,加快创新,走出一条差异化的经营道路。同时,利率市场化将考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

总之,下一阶段,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加快,金融业应把它作为机遇,以此为突破,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破解当前经济金融转型中的障碍,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中国经济升级版早日到来!

(作者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