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货币市场 > 银行年底怪象:有钱存央行无钱放贷款

银行年底怪象:有钱存央行无钱放贷款

中国证券报2013年11月16日18:45分类:货币市场

核心提示:刚11月中旬,多数银行的贷款意向就已签订完毕。从今年三季末就拿不到贷款的企业,看来连明年的贷款都无望,有些不得不转求小贷公司、P2P网贷的资金支持(此类公司的贷款利率已高达月息两分),高昂的资金成本之下,一些小企业成为苦主。

资金面再度吃紧。11月1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上涨。今年底之前,恐怕还会出现一次“钱荒”———这是银行间市场交易员的普遍看法。

每至年底,现金需求都会成倍增加。为了不让惊心动魄的“6·20钱荒”再度上演,现在商业银行宁愿牺牲一部分收益,把大笔资金存至央行,作为超额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危机。

资金从源头上收紧让2013年底变得颇不寻常。往年四季度是企业与银行签订贷款意向的旺季。意向谈妥,银行会在次年伊始突击放款,以便早获收益。一般来说,12月20日左右才是贷款意向签订的收官期。而今年,刚11月中旬,多数银行的贷款意向就已签订完毕。从今年三季末就拿不到贷款的企业,看来连明年的贷款都无望,有些不得不转求小贷公司、P2P网贷的资金支持(此类公司的贷款利率已高达月息两分),高昂的资金成本之下,一些小企业成为苦主。

有钱存央行

冬日临近,即便是江南也经常出现雾霾。银行间市场交易员李先生的心情就似这天气一般,时常灰暗。因为在银行间市场从事债券交易的人,临近年关日子都不好过。

李先生供职于上海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每天8点左右他到达办公室,随后计算当日资金头寸。9点,进入微信群,与来自各大商业银行、信用社、券商、基金公司的债券交易员一起,等待大银行“开仓放粮”。9点半,从银行“借到”资金的李先生开始当天交易。整个上午,债券交易员将债券交易意向发布在微信群,预留联系方式。群里、电话中每天都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声音,犹如菜市场一般。而现在多数银行把大笔资金放在央行作为超额准备金,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存款搬家。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分别执行20.5%和17.0%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比例已经相当高。而现在商业银行还心甘情愿存放超额准备金,此举无疑会降低银行的收益率。由于交易员的收入与买卖债券的收益挂钩,上述行为将直接导致李先生年终奖金打折扣。

“没有更好的办法。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如果有一天借不到钱,就崩盘了,一年赚的辛苦钱就都没有了。”李先生无奈地说。

李先生是众多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员中的一名。从业七八年,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圈子,管理着上百亿元资金。为博取高收益,今年上半年,他大量配置了高收益的买入贩售信托受益权和低评级债券,所谓买入贩售信托受益权实际上是一种把信贷资产变成同业资产的包装而已,与信贷资产一样,它缺乏流动性。今年6月20日那天,李先生真正领教了何谓高收益与高风险如影随形。现在,他仍然保持较大仓位的低评级债券规模,但是回避了国债,余下的资金老老实实放在央行账户。

无钱放贷款

高级客户经理老吴的办公室和李先生就隔两个楼层。虽然在同一家银行共事,但他们从未打过交道。在老吴看来,李先生的工作简直是闭着眼睛挣钱,“交易员在银行里绝对是好岗位,没有关系进不去。”

难怪老吴心里不平衡,他今年的业绩很不理想。上个月一家经营情况非常好的小企业客户,想通过贷款收购另一家濒临破产的同行。但老吴所在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利率最低要15%。而在6月底,刚刚经历“钱荒”之后,同类贷款的利率只有10%。一听年息要15%,企业主打了退堂鼓。

四季度一向是老吴最忙的时候:催收贷款,签订明年贷款意向。老吴的一个贷款客户,一年的营业额在两亿元左右,通过老吴得到了四五千万元贷款,而且今年初获得银行续贷。但今年上半年,该企业的营业额骤降,只有4000万元左右。眼看到了年底,企业经营仍无起色,要还银行的贷款加利息,企业被压得喘不过气。

“别看这些企业主现在还开着好车、跷着二郎腿,他们被银行催债所受的压力,你无法想象,生活质量可能还不如你。”老吴对记者说,“企业还不上贷款,又得不到续贷,我还要被扣钱。”

9月底,老吴拼了老命找到一家在上海内环拿了土地的房地产开发商,一下子放了几亿元,总算完成了今年的指标。但老吴11月递上去的贷款申请一直被压着不批。“现在批不下来,我就没法在明年1月放贷。到时候我吃什么去!”老吴心急火燎。这种情况在老吴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并不常见,通常四季度的贷款意向都很容易批,因为银行要追求每年1月的开门红。

今年底贷款格外紧张的原因其实不难解释。银行资金运用的方向有三个:存央行、贷款和投资。按照目前的监管要求,存贷比要在75%以下,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分别执行20.5%和17.0%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投资业务的主要对象是各种证券,包括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公司债券。银行的投资业务占比本来就很小,而银行普遍提高了缴存央行的资金占比后,用于贷款的资金自然减少。

小企业成苦主

信贷源头来水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发酵,直接受到影响的是一众小企业。实际上,从三季末开始,他们就基本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然而,在银行资金紧张的同时,民间资金似乎相当宽裕。“办理贷款,无抵押信用类、抵押类、企业经营类等。最快当天,无贷前费用。”中国证券报记者几乎每个星期都能收到此类短信。这样的民间借贷通常年息在20%以上。小企业无法从银行等正常途径借到钱,有些会铤而走险通过小贷公司、担保公司高价获得短期资金救急。

如此环境,让今年四季度小企业关门、跑路的情况一再出现。今年9月,老吴的一个企业客户,年营业额达两亿元的上海一家较知名的服装厂老板跑路了,拖欠银行6000余万元贷款未还。“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连这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都撑不下去了。”老吴说。上海法院网站开庭信息显示,从11月14日至12月14日的一个月内,上海主要银行作为原告的金融借款纠纷案将有300余起开庭,较往年大幅增加。

面对此情此景,“稳中偏紧”的货币调控会否有所改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此轮经济复苏主要还是靠投资,明年很可能又面临下行压力。因此,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不宜收紧。

连平认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实现流动性调节,准备金率将保持基本稳定。预计年内公开市场操作会适度进行资金回笼,总体操作以小幅净回笼为主。但这不意味政策收紧,而是稳健基调下为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状态,避免过度宽裕的必要对冲。年底前货币市场利率可能有所波动,但总体水平不会高于9月末,更不会达到6月末的水平。(记者高改芳)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