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

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11月01日08:08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增长,金融市场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表内贷款替代效应明显。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正是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创新编制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兼具总量和结构两方面信息,不仅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而且能反映资金的流向和结构。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

盛松成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国宏观调控引入了一个新的指标概念——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指标迄今已连续三年写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按照国务院要求,人民银行负责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发布工作。自2011年起正式统计并按季发布,2012年起按月发布,并在2012年9月公布了2002年以来的月度历史数据。

一、社会融资规模是我国金融多样化发展的产物

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增长,金融市场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表内贷款替代效应明显。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正是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创新编制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

(一)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和构成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规模由四个部分共十个子项构成: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和外币各项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四是其他项目,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二)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特点

2002年至今,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有效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15.76万亿元,是10年前(2002年)的7.8倍;当年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GDP的比率为30.4%,比2002年上升13.7个百分点。据最新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接近14万亿元,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多元发展,融资体系趋于完善,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民币贷款占比大幅下降。2012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0%,为年度历史最低水平,比2002年低39.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为52.1%,比去年同期低5.2个百分点,总体仍处于下降态势。

二是直接融资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快速发展。2012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5.9%,比2002年高11.0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2.1%。

三是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表外的融资迅速增长。2012年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2.9%,而2002年这三项融资的占比几乎为零。今年前三季度这三项融资的占比为28.9%,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见表1)。

表1.2002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年度数据及结构

单位:亿元人民币,%

时期

社会融资规模

其中:

人民币贷款

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

委托

贷款

信托

贷款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债券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2002年

20112

18475

731

175

——

-695

367

628

2003年

34113

27652

2285

601

——

2010

499

559

2004年

28629

22673

1381

3118

——

-290

467

673

2005年

30008

23544

1415

1961

——

24

2010

339

2006年

42696

31523

1459

2695

825

1500

2310

1536

2007年

59663

36323

3864

3371

1702

6701

2284

4333

2008年

69802

49041

1947

4262

3144

1064

5523

3324

2009年

139104

95942

9265

6780

4364

4606

12367

3350

2010年

140191

79451

4855

8748

3865

23346

11063

5786

2011年

128286

74715

5712

12962

2034

10271

13658

4377

2012年

157631

82038

9163

12838

12845

10499

22551

2508

2013年前三季度

139596

72787

5165

18200

15841

6359

15280

1625

占比(%)

2002年

100

91.9

3.6

0.9

——

-3.5

1.8

3.1

2003年

100

81.1

6.7

1.8

——

5.9

1.5

1.6

2004年

100

79.2

4.8

10.9

——

-1.0

1.6

2.4

2005年

100

78.5

4.7

6.5

——

0.1

6.7

1.1

2006年

100

73.8

3.4

6.3

1.9

3.5

5.4

3.6

2007年

100

60.9

6.5

5.7

2.9

11.2

3.8

7.3

2008年

100

70.3

2.8

6.1

4.5

1.5

7.9

4.8

2009年

100

69.0

6.7

4.9

3.1

3.3

8.9

2.4

2010年

100

56.7

3.5

6.2

2.8

16.7

7.9

4.1

2011年

100

58.2

4.5

10.1

1.6

8.0

10.6

3.4

2012年

100

52.0

5.8

8.1

8.1

6.7

14.3

1.6

2013年前三季度

100

52.1

3.7

13.0

11.3

4.6

10.9

1.2

注1:“——”表示数据缺失或数据很小。

注2: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

(三)社会融资规模多角度反映实体经济融资状况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兼具总量和结构两方面信息,不仅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而且能反映资金的流向和结构。

第一,反映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社会融资规模由十项指标构成,它既反映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获得的间接融资,也反映实体经济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获得的直接融资。近年来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大幅上升,我国融资结构明显改善。

第二,反映实体经济利用各类金融产品的融资情况。社会融资规模既包括银行业金融产品的指标,也包括保险业、证券业的金融产品指标;既包括金融机构表内业务的指标,也包括表外业务指标;既包括信贷市场业务,也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的各类业务。因此,社会融资规模全面反映了我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和融资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第三,反映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融资总量和融资结构。与货币供应量不同,社会融资规模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统计,比如分地区、分产业、分来源等等。因此,社会融资规模能从融资角度反映我国区域经济差别及产业发展情况。

(四)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货币供应量从存款性金融机构负债方统计,包括M0、M1和M2,反映的是金融体系向社会提供的流动性,体现了全社会的购买力水平。而社会融资规模则从金融机构资产方和金融市场发行方统计,从全社会资金供给的角度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二者从不同角度为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