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全球流行“前瞻指引” 期待中国央行更透明

全球流行“前瞻指引” 期待中国央行更透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8月23日15:08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前瞻指引”作为货币政策的新工具,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超低利率下丧失调控能力后的无奈之举。但“前瞻指引”却加强了央行与市场沟通。中国央行在与市场沟通,政策透明度上饱受诟病,许多分析师和交易员都私下抱怨央行不喜欢与市场沟通。其实,中国央行在这方面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作者姜楠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大腕缺席、议程遭泄”,今年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而近几个月来,“前瞻指引”已成为全球中央银行赶时髦的新潮流,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已先后效仿美联储推出“前瞻指引”。作为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前瞻指引之所以受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青睐,可能是由于目前基准利率水平已经达到历史低点,无更多下调空间。中央银行通过“前瞻指引”与市场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操纵市场预期、安抚市场心理的目的。

前瞻指引实属无奈之举

所谓“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是中央银行的一种沟通策略,指中央银行对于未来的利率政策走向给出一些语言暗示来引导市场预期。

自1694年首家央行英格兰银行成立后, 经过300多年的发展,中央银行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职能逐渐完善。为实现本国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影响货币供求。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开启量化宽松模式,通过降低资金成本刺激经济增长。

当全球经济开始走向复苏,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利率没有空间继续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提出“前瞻指引”,使市场更好的预估未来政策趋势,从而达到其政策调控的目的。

正如美联储所言,通过向外界承诺美联储在未来多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利率在低水平不变,“前瞻指引”可以给长期利率带来下行压力,因此降低居民和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还能改善更大范围的金融状况。

利率“前瞻指引”实属中央银行对短期利率丧失调控能力后的无奈之举。中央银行现在积极提供有关利率预期的更多信息,主要原因在于其降低短期利率的能力已经耗尽,转而试图通过压低长期利率来进一步放松政策。

中央银行

时间

前瞻性指引

当前利率

失业率

通胀

美联储

2012年12月

6.5%

2.5%

零至0.25%

欧洲央行

2013年7月

N/A

2.0%

0.5%

英国央行

2013年8月

7%

2.5%

0.5%

操纵市场于股掌之间

美联储每一次开会,每一次利率决议声明,美联储官员的任何一句话,都能在市场上随即掀起“轩然大波”。我们不得不佩服美联储呼风唤雨的能力。

2013年6月,那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会后的利率声明还记忆犹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的6月份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大约一半的成员认为,美联储应在今年年底前结束每月规模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也有与会者认为,将购债计划延续到2014年可能是适宜的。

当日全球股市市值蒸发约9000亿美元。在随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美联储的利率声明和美联储官员的每次表态都引起了市场预期的剧烈波动。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市场就认为继续宽松,释放收紧信号,市场就转为宽松预期。

在这种摇摆不定的市场预期中,全球资本流动性波动加剧,全球资本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更是受到美联储缩减QE预期的影响,本币受到重创,股市受到冲击。

这样一来,美联储顺利的使用了“前瞻指引”这一手段,增加提供的政策信息量,从而非常容易的操纵市场预期,达到其安抚市场的手段。

市场不会总是买账

对于“前瞻指引”是否达到央行的预期调控效果,目前还存在疑问。况且自美联储2012年12月提出“前瞻指引”后,市场的疑惑在于失业率降至6.5%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以及美联储开始上调联邦基准利率到底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自此之后,伯南克一有机会,就会解释这个附加条件只是一个门槛,而不是一个触发器。伯南克解释说,如果失业率不降至7%,量化宽松不会减少;而失业率不降至6.5%,联邦基金利率不会上升;当然即使失业率的门槛达到了,而经济增长仍然不理想,利率还不会大幅度上升。有了这个“前瞻指引”,会议公告显得更鸽派了。

中央银行通过与市场沟通,采取”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策略,实行着对货币政策的隐性调整。如果文字沟通不见效,而经济情况真的不妙,那么更多的量化宽松会接踵而来。

关于“前瞻指引”,不论央行说什么,其对市场利率预期的控制也大概是一两年。如果时间再远一点,市场大概就不买账了。而如果“前瞻指引”的门槛发生更改,那么其可信度也将受到威胁。

加强政策透明度 中国央行在进步

中央银行提供指导的做法由来已久。上个世纪,有些中央银行甚至不公布利率决议,其中也包括美联储,美联储于1994年才正式开始公布利率决议。此后,各国央行都增加了公开的信息量,包括利率决议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及“前瞻指引”。1997年6月,新西兰央行成为第一家开始向市场定期公布信息的央行。

加拿大央行于2009年4月率先就超低利率期限作出明确承诺,宣布维持“至2010年第二季度末”。美联储于2011年8月效仿了加拿大央行的做法,宣布维持超低利率“至少到2013年中期”,后来又延长至“2014年底”和“2015年中期”。2012年12月,美联储决定抛弃固定的时间期限,将联邦基金利率与美国通胀率和失业率挂钩,宣布在通胀率低于2.5%和失业率高于6.5%之前不会加息,希望投资者能根据经济形势自动调节未来的利率预期,促进投资和消费,更快降低失业率。

目前我国经济平稳增长,以追求稳健货币政策为目的的央行手中握有多种利率调控工具,“前瞻指引”并非是最有效率的工具。

但如果暂且不论“前瞻指引”的目的和其最后能否真正履行承诺,单纯从“前瞻指引”可以加强与市场沟通的角度来讲,确实与市场形成了互动,有效与市场接轨。

一直以来,中国央行在与市场沟通,政策透明度上饱受诟病,许多分析师和交易员都私下抱怨央行不喜欢与市场沟通。

尤其实在6月底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央行一直不发声,任凭市场流言满天。

但是随后,央行即发公告表示其向部分银行注入市场流动性,并在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披露进行了三年期央票续做和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工具手段,向市场传递了其“放短收长”的政策意图。另外,央行在8月12日还首度在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中公布了央票续做的细节。

其实,中国央行一般通过每季度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开其货币政策目标和政策思路。

在最新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国人民银行表述的政策思路为,“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更好地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和行业转型和调整。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继续通过改革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