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投资理财 > 人民币上的细菌: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

人民币上的细菌: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

中国时刻网2013年08月19日11:06分类:投资理财

核心提示:香港城市大学研究显示,每张人民币平均含菌量17.8万个,5角、1元、1角面额的纸币,每张附带的菌数更高达1800万个,在亚洲众多币种中“鹤立鸡群”。人民币在流通过程中接触人员众多,层次复杂,已成为致病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钱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常中的各种交易大都需要借助钱币完成,所以钱币表面的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钱币流通性强,流通过程会经多人转手,接触多种环境,所以往往会沾上很多致病细菌,这些细菌的数量、种类会因地区、钱币类型、钱币面值而有所差异。

人民币308

资料图

钱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同时也是一个人卫生习惯的象征。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汗渍、油渍和灰尘等,携带着大量的细菌,成为疾病的一大传播媒介。每当我们吃饭、买菜时,最担心商家用刚抓过生肉、擦过桌子的手,递过来一叠脏兮兮、臭烘烘的纸币。然而,在你嫌弃其他人递过来的“脏钱”时,有没有考虑过,这钱上是否也有自己的一份“贡献”?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显示,每张人民币平均含菌量17.8万个,5角、1元、1角面额的纸币,每张附带的菌数更高达1800万个,在亚洲众多币种中“鹤立鸡群”。人民币在流通过程中接触人员众多,层次复杂,已成为致病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钱币的带菌数与地区气候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细菌的生存条件。广州和重庆的人民币要比北京的脏很多,这与广州重庆地处南方常年高温湿热,而北京较干燥寒冷有关。

即使同一地区的同一种钱币,季节不同其表面的细菌总数也有一定的差异。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因为夏季高温湿热易于细菌存活,并且人体汗液油脂分泌旺盛,容易附着细菌污垢,在接触钱币的时候造成交叉污染。随着气温的降低,钱币上附着细菌总数呈下降趋势。

北京化工大学对北京市人民币污染状况调查发现,不同的钱币上细菌数差异很大。一张1元纸币最干净的有2600个细菌,最脏的细菌数为180万个,呈“良莠不齐”状。而10元纸币整体要比1元携带的细菌数少,因为钞票面值越大流通机会越少,沾染细菌数也较少。

健康专家对钱币上的细菌做了详细的检测,结果显示,由于反复使用,多数钱币都会受到细菌污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是钱币上最常见的细菌。

钱币上最主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本是人体肠道内一种常见的细菌。正常情况下,多数大肠杆菌与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肠道长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况下,大肠杆菌才会致病,移居到肠道以外的地方,例如胆囊、尿道、膀胱、阑尾等地,造成相应部位的感染。钱币上的大肠杆菌多来自粪便,会随着钱币的流通进行繁衍和传播,造成致病性感染。

在不干净的食物中,往往含有沙门氏菌,人们在购买这些食品时,很容易将食品上的沙门氏菌沾到钱币上。沙门氏菌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致病沙门氏菌能引起人体肠胃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这种细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很强,在钱币这种适宜环境中,沙门氏菌甚至能生存几个月。当人体抵抗力较弱时,致病沙门氏菌便会引发疾病。

庆幸的是,这些细菌多数为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不会因这些细菌而发生疾病,只有在人体抵抗力弱时,这些细菌才会趁虚而入。

人们在花钱时都有“喜新厌旧”的习惯,往往先将最破旧的钱花出去,如此以来,破旧的纸币就会更加破旧。据中国建设银行吉林某分行的工作人员宋女士介绍,如遇破烂、遭染色的污损人民币,应立即到银行柜台进行兑付,银行会将对这些纸币进行清分、回收、销毁,防止受污损的人民币继续流通。此外,如纸币票面的污渍、涂写字迹面积超过2平方厘米,也应到银行兑换。

折痕和褶皱会增加钱币上的细菌量,平时要避免乱揉乱折、用手攥钱,最好将钱平放在钱包中,并定时清理钱包;不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做标记等;在手脏、有水时,尽量不要接触人民币。此外,在接触钱币后,还要及时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钱币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钞票处理中心,定期对人民币进行除臭、灭尘、灭菌处理,以提高人民币的清洁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尽量保持钱币卫生,另一方面也要预防钱币细菌感染,养成良好的钱币使用习惯。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