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投资理财 > 中长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高息揽储战打响

中长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高息揽储战打响

经济参考报2013年08月09日09:44分类:投资理财

核心提示:7月份商业银行存款负增长达1万亿左右。在此情况下,近期,不少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瞄准中长期存款,将此前尚未浮动至1.1倍的中长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高息揽储战随即打响。

进入第三季度以来,银行存款“过山车”之势再次凸显。有机构调查表明,7月份商业银行存款负增长达1万亿左右。在此情况下,近期,不少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瞄准中长期存款,将此前尚未浮动至1.1倍的中长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高息揽储战随即打响。

上浮存款利率意在揽储

去年6月,央行首次双向调整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其中,存款利率方面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即可上浮10%。此后,部分银行上调了短期存款利率,但在2年、3年、5年的中长期存款利率方面调整不尽相同。

据了解,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天津银行等为代表的部分城商行,去年就已对中长期存款利率上浮了10%。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北京地区调查了解到,光大银行从今年5月底开始,将2年、3年期的定存利率由此前的3.75%、4.25%上浮至4.125%、4.675%,5年期定存利率则上浮了5%至4.9875%,不过起存金额为3万元。此次上浮存款利率,光大打出的是“短期活动牌”,截止日期为今年9月30日。

广发银行从今年三季度开始,也将1年、2年期的定存利率上浮了10%,而3年、5年期定存利率暂维持基准利率不变,起存金额为5万元。

“我行主要对2年期、3年期人民币整存整取这类中长期产品利率进行了有条件上浮,该政策主要是针对财富客户、甚至私人银行客户,主要目的是帮助这些中高端客户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目前属阶段性项目,有一定的限额管控。不过,调整后个人客户存款积极性有所提升。”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银行上浮存款利率是为了吸收更多存款,之前短期存款利率已经达到1.1倍,现在上调中长期存款利率就是为了稳定这部分存款和吸纳更多存款。”

不容忽视的吸存压力

事实上,每到季度初,存款大幅减少的现象就会显现。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信贷供需依然疲弱,由贷款带来的派生存款也随之减少,尤其是对大企业客户资源相对薄弱的中小银行而言,吸存压力愈发增大。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亦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增速放缓、稳定性下降和同业化三方面变化,正成为当前存款运行的长期趋势。

对于多数个人银行客户而言,储蓄存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理财方式。不过,随着多种理财渠道的形成,不少人更乐于把闲置资金投资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债券等,以获得比存款利息更高的收益,但这些资金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不能计入到存款科目中,无法应对存贷比考核,另一方面,有的也难以成为银行自有资金进行操作,由此,存款依然是银行必争之地。

目前,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采取了“锁长放短”的方式维持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平衡,但是,今年以来针对买入返售等同业业务的规范性警示,也使得银行同业资金配置开始有了一定变化。“同业资金的不稳定性在6月份得到充分暴露,这使得存款立行的原则将在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得到强化,未来对稳定资金来源的争夺只会更加激烈。”中债资信评估公司评级业务部的张文彬分析称。

监管层应更多考核日均存贷比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部分城商行、股份制银行自主提高中长期存款利率,可以看做是在“试水”存款利率市场化

继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后,有媒体消息称,央行在利率市场化的方案中,针对存款利率市场化,计划率先取消5年期的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届时存款利率期限档次也将由最初的7档归为6档。而这一计划也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同,并判断该政策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年初落实。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大多数银行的5年期定期存款占比规模非常小,不到0.3%,且对于银行而言,目前的5年期定存利率为4.75%,和银行资金成本相当,因此取消这一档利率限制的话,影响不会太大,投资者反而可以通过投资长期国债等其他理财渠道获得接近于5年期存款的收益,甚至更高。”

连平认为,整体流动性状况经过6月份紧张的波动后,监管层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这方面的举措恐会稍微谨慎一些。

多位业内专家也认为,包括同业存单、大额存单以及存款保险等制度将在未来陆续推出。

总的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被看做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无论政策如何调整,未来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必将进一步冲击银行固有的盈利模式,而在吸存竞争的压力下,存款波动的局面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分析称,“存贷比的考核应该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而完善,未来监管层应该更多地进行日均存贷比考核,这样能避免季末冲时点拉存款,以及季初盲目放贷等不合理现象。”(记者蔡颖 实习生张蕾 唐燕飞)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