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货币市场 > 利率风险下降 信用风险上升

利率风险下降 信用风险上升

中国证券报2013年08月07日08:48分类:货币市场

海通证券 姜超 倪玉娟

近期,央行一系列的政策向市场传导了稳定资金价格的预期,有利于资金利率下降,债券市场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随之降低。但也应看到,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资金供给仍难以显著改善,并将对实体投资和资金成本形成制约,因此信用风险还处于上升过程。

大量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SLF)以及重启逆回购操作,是近阶段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传递维稳信号的主要工具。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6月份在货币市场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出现波动时,央行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即央行接受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等合格抵押品,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截至6月末,中央银行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160亿元。此项工具大大缓解了6月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压力。

上周央行重启逆回购,投放了510亿元,其中7天利率4.4%,14天利率4.5%。本周二,央行继续1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且利率下降40bp至4%,降幅远超市场预期。

从逆回购重启及SLO和SLF工具的运用看,目前利率风险已经充分释放,未来继续上行风险有限。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央行在通过短期工具释放流动性的同时,也在通过续做3年期央票来锁定长期流动性。根据中债登数据,7月15日和29日央行续做了两期3年央票,规模分别达1103亿元和735亿元,利率分别为3.37%和3.5%,与当时二级市场利率接近。央行目前“放短收长”的政策,表明货币政策仍然中性,希望通过资金期限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回笼长期流动性,降低过高的M2增速,但同时也想抑制过高的资金利率。

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防风险仍是央行主要目标之一。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资金供给难以显著改善,并将对实体投资和资金成本形成制约。

二季度金融机构去杠杆十分明显,大型银行资金拆出总量仅为11万亿,同比下降7.6万亿,与之对应的是,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入量明显萎缩,其中最明显的是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和产品,主要是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等。

金融机构去杠杆导致资金供给意愿下降,最终表现为社会融资总量增速的回落,而与此同时,反映资金需求的投资增速回落则相对较慢,最终使得投融资关系在二季度出现首次逆转,并最终导致了社会融资成本的上升。数据显示,二季度反映实体经济成本的贷款利率出现反弹,就是这一现象的直观表现。

目前来看,防风险仍为央行重要目标,这将使得回购利率中枢难降,融资总量仍趋于收缩,从而对经济不利。统计显示,6月共有30家债券评级下调,数量超过去年总和。而7月份,继续有债券评级被下调,且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出现了“12中富01”、“11华锐01”、“12湘鄂债”、“11华锐02”、“12南糖债”、“12海翔债”等收益率超过10%的债券,且其中不仅有民企债,也有国企债。在经济下行,又逢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信用风险扩散还未结束。

就债券市场而言,以往经济下行时往往对应债券牛市,而今年6月以后债市出现明显下跌,核心原因就在于央行防风险,收缩了流动性。目前来看,从央行层面收紧流动性风险的已经下降,而且经济下行趋势明确,因而利率风险正在下降,但与此同时,实体流动性及信用风险却仍在上升,因此在投资策略上需坚决提升组合流动性和信用等级。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