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投资理财 > 中国人均存款77623元?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中国人均存款77623元?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新华网2013年07月15日09:09分类:投资理财

核心提示:日前,有关“我国人民币存款突破百万亿”、“中国人均存款77623元”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不少市民惊呼自己“拖了后腿”。但有专家指出,人民币存款的统计口径既包括个人存款,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等,计算人均存款不能简单地用人民币存款总额除以中国人口总数。有媒体计算,以全国人口总数13.5亿计算,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人均存款为32719元。

中国的储蓄率为56%

中国: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上升。截至目前,中国的储蓄率比全球平均储蓄率高出100%还多,全球平均储蓄率为25%,而中国的储蓄率为56%。

中国人头脑中设定有一个储蓄额度目标

有分析认为,中国人头脑中设定有一个储蓄额度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才能买得起房子,看得起病,孩子才上得起学。所以,当排除通胀因素之后,尽管银行给出的利息并不如意,但他们还是会多存钱。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存钱?

存钱源于安全感缺失

国民储蓄是政府、企业和居民持有的银行存款、现金、保险和其他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之和,它来源于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在可支配收入确定的前提下,消费支出越少,可储蓄的就越多。中国国民储蓄率高,不仅表现在政府和企业储蓄意愿强,也表现为居民喜好存钱的习惯,这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很突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到2005年更达到51%,高于全球平均储蓄率19.7%一倍多。尽管这些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但居民储蓄意愿始终不见减弱。查央行2011年初公布的调查数据,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的高达85.8%,倾向于更多消费的比例则创下1999年以来的新低:14.2%。另据去年5月公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和现金占比达到75.68 %。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储蓄率都非常低,没有超过6%的,有的甚至还是负储蓄率;日本的储蓄率也经历了由高到低,现已降至2%。

很多人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未来不时之需,比如用来解决失业、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不过需要澄清的是,存钱不一定能应对未来不时之需,因为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远远要大于存钱获得的利息收入。我国银行存款年利率一般在3%至5%左右,最高曾超过10%,但赶不上物价涨幅。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通胀难以避免。20多年前,存款或年收入达到一万元就算相当富裕了,如今万元户则成了贫困的代名词。相比10多年前,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现在都上涨了10多倍。当时10多万元在大城市可以买一套住房,但如果将这些钱存到今天,加上利息大概也就只够买一间卫生间了。考虑到将来孩子读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看病可以参加保险等因素,存钱的机会成本是很大的。

最能存钱、存钱最多,似乎也并非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不少网友都指出了中国人倾向于存钱,是源于安全感的缺失。网友“靖shmily”就说:“并非存款越多越好,存款多说明人民没有安全感,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网友“北溟水木”也说:“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缺乏足够的投资渠道,你的那点钱还想干嘛。都是生活逼的。”网友“火狐”也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没有完善的社保、医保、失业保障制。不存钱明天就没法活。”

”网友“杜海滨”也认为:“因为外国医疗保险保障好,中国的现状是不能进医院,否则半个月就花光了。”

也有一部分网友更倾向于选择消费,而非存款。比如网友“不吃晚饭童鞋”称:“花了钱才显出赚钱的意义嘛,干活都来劲。”网友“南青山”也认为:“各国疯狂印钞,再加上通货膨胀,还不如把手中的钱拿去花掉。”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