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流动性紧张下的中国加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

流动性紧张下的中国加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6月29日09:10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金融风险尚处可控范围,政府也利用这次时机逼迫银行从资金空转和不良产能中释放出来,解决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资本错配和违规风险等问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认为,中国正在主动地进行政策性调控,而不是等到风险恶化后的被动调整,以此来维护金融稳定,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

武汉(CNFIN.COM / XINHUA08.COM)--自6月份以来,一场近年罕见的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席卷中国,“一向不差钱”的银行也显得货币“紧张”起来,悲观情绪迅速蔓延至债市、股市。

20日,中国的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和回购利率均超过13%,隔夜回购利率创下30%的历史最高点。24日,以银行股为主体的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200只个股跌停,创下近4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数据牵动着全球神经。经济学家谢国忠说,目前,中国一些商业银行短期资金“入不敷出”,不仅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就连银行也得依靠高利率向市场筹借资金。

武汉大学金融系主任叶永刚说,中国货币供应量持续高位,而银行却“缺钱”,可见资金是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

在中国,许多银行一边放贷,一边通过大量的理财产品,把资金隐藏到信贷、基金等“影子银行”里,进而流向大型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高回报领域,这些企业又以高利率贷给中小企业,赚取中间差价。

这些“影子银行”看上去帮助传统银行摆脱了不良贷款的烦恼,但事实上,可能为中国金融系统带来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一旦资金凑集困难,流动性风险就会立即显现,其投资产品可能无法兑付,相关的信息也会“石沉大海”。

不少国人开始担心,银行业的困境传导至其他行业,房地产、股市、债市迅速贬值,存款急剧缩水。还有经济学者担忧,中国银行系统是否健康?金融风险会不会进一步恶化?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并没有迅速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而是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措施,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时点性和情绪性因素的消除,流动过剩状况将逐步缓解,市场重归平静。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趋势仍在持续,而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全球经济去杠杆化过程开始加速,类似的流动性紧张或将长期存在。如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成为悬在中国金融体系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经济学者马光远说,中国货币政策的要害在于资源错配,而不在于货币供应不足。大量的资金只在金融体系内自我交易,不仅资金使用效率低,而且推高了系统金融风险,也是中国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和低效率的根源。

6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了金融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业内普遍认为,这预示着中国金融改革正逐渐由价格层面向货币总量、结构乃至金融主体行为层面展开。

叶永刚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由简单的数量调控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但长期来看,解决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必须深化改革,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告别传统增长方式。

中国金融风险尚处可控范围,政府也利用这次时机逼迫银行从资金空转和不良产能中释放出来,解决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资本错配和违规风险等问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认为,中国正在主动地进行政策性调控,而不是等到风险恶化后的被动调整,以此来维护金融稳定,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完)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