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陈雨露:人民币30年内成最重要国际储备货币

陈雨露:人民币30年内成最重要国际储备货币

新华网2013年05月26日21:38分类:人民币动态

新华08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姜春媛 孙炎)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陈雨露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大型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中提出,未来30年(即到2040年),中国应该通过两个‘三步走’战略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陈雨露在报告中提出,金融开放的本质是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金融产业的对外开放外,货币的国际化也将成为大势所趋。“英镑美元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分别用了55年和50年,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是一个渐进而长远的过程,通过‘三步走’最终将于2040年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陈雨露对两个“三步走”进行了具体阐释。他认为,首先,在人民币崛起的使用范围上,第一个十年是“周边化”,即完成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第二个十年是“区域化”,即完成人民币在整个亚洲地区使用;第三个十年是“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键货币。

“第二,在人民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功能上,第一步是‘贸易结算化’,即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第二步是‘金融投资化’,即人民币在国际投资领域中作为投资货币;第三步是‘国际储备化’,即人民币成为国际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陈雨露说。

该报告还明确提出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间表,认为综合考虑国际经验和国内环境,同时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表,“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应在2015-2020年间完成,资本账户开放的时间窗口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正好吻合”。

报告还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发展的大国,积极参与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而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金融发展长期战略的必然选择。“对全球主要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激进式的资本账户开放确实容易诱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但较高的资本账户开放度在总体上伴随着较低概率的危机发生概率。事实上,从长期来看,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是有助于金融稳定的,但开放过程应避免采用激进模式。”

报告认为,在渐进推进资本帐户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开放保护”的核心思想,一方面在名义上和原则上提高本国的金融开放程度,满足参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合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的审慎监管条例和措施,对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施加必要的限制,确保金融的实际开放度保持在本国可承受和具有调控能力的水平上,从而将金融开放带来的负面冲击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