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政策动向 > 欧洲印度相继降息 中国是否会跟随?

欧洲印度相继降息 中国是否会跟随?

评论
分享到
我的农产品网2013年05月03日18:01分类:政策动向

核心提示:欧洲和印度央行的相继降息之后,中国利率是否会跟随调整呢?分析认为,短期国内虽然有下调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但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仍然是弊大于利,并无调整的必要。只有在经济结构调整到一定程度,调整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才更有实际意义。

5月2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决定将其主要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纪录低位的0.50%。此次降息为10个月来首次调整。5月3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回购、逆回购利率分别下调25个基点至7.25%、6.25%)。欧洲和印度央行的相继降息之后,中国利率是否会跟随调整呢?

本次欧洲央行降息是10个月来的首次,上一次降息是在2012年7月5日,巧合的是,当天中国央行也宣布了降息。而自那以后,我国利率水平一直维持不变。单纯从目前国内物价水平和稳增长的角度说,我国利率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增长仅7.7%,较去年第四季度有所回落,并且远低于市场预期;3月国内CPI为2.1%,一季度CPI为2.4%,物价上涨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从去年7月以来,国内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维持在3%,而CPI整体在2%附近震荡,两者之差是2010年以来相对高位水平,显示利率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不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措施在国内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果在下降,或者说货币政策效应在向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出现了“失灵”,继续使用影响程度大的货币政策难以对实体经济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内整体经济的调结构处于关键时期,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很可能打破结构调整的节奏。尤其是在产能过剩、房价调控等重大问题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的情况下,类似货币政策的出台将会非常谨慎。

因此,我们看到,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暂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灵活逆回购等短期操作手段,央行在今年年初启用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短期操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还能很好的进行及时调整,避免流动性在更大范围失控。事实上,目前国内也并不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一季度国内新增达到2.75万亿,是2010年以来的季度最高水平。同时,全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相比去年也有所下降,显示市场资金仍然宽裕。

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实体经济预期不佳,面临着大面积的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等部分行业的畸形盈利。同时,实体企业的税负仍然过重,投资意愿不强。过去五年的事实已经证明,单靠货币政策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压缩政府开支,为企业减免税收等措施才是政策调整的方向。从去年下半年“营改增”的推动,以及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约法三章”来看,新一届政府领导正朝着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做出改变。

因此,短期国内虽然有下调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但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仍然是弊大于利,并无调整的必要。只有在经济结构调整到一定程度,调整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才更有实际意义。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